分享更多
字体:

亚洲需要新发展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07: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只要保持现有增长速度,到2050年前后,亚洲年经济产出将占到世界总量的50%以上。

  ◇ 亚洲经济体应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利用区域合作机制采取共同行动,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亚洲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人们对亚洲未来的思考,应运而生的博鳌亚洲论坛为区内各经济体高层对话建立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如今,接踵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也使全球经济增长遭受重挫。本届博鳌论坛年会以“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就是希望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把脉亚洲经济,寻找亚洲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纵观过去20年,亚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8%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已从1990年的15%上升到2010年的27%。特别是从国际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当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下行风险频现时,亚洲经济凭借其相对平稳的表现和较快的增长担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虽然不到三分之一,但是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来说,贡献率却高达50%。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指出,只要保持现有增长速度,到2050年前后,亚洲年经济产出将占到世界总量的50%以上。

  当然,面对当前尚不明朗的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前景,亚洲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欧债危机一旦失控,将产生明显的风险外溢效应。对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而言,欧债危机通过贸易渠道所带来的冲击最为直接和严重。同时,为应对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推出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大增,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亚洲经济体资产泡沫化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同时,亚洲经济体自身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也进一步推升了通胀预期。

  从内部看,过去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模式一是出口导向,二是投资驱动,三是资源利用开发。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增长模式逐渐显现出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另外,亚洲地区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人口、环境、资源与能源等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亚洲多年来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但这一时代行将结束,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甚至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工作年龄人口处于扩张期会推动经济增长,但反过来,工作年龄人口进入收缩期则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历史经验证明,寻求变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亚洲经济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中长期看,全球经济将处于深刻、艰难的结构大调整阶段。亚洲经济体亟须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均衡发展,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增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则是推动亚洲经济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推动力。亚洲经济体应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利用区域合作机制采取共同行动,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亚洲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大力推进和实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扩大双边货币互换;发挥本地区外汇储备较多的优势,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农业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亚洲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既能增强各自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金融和贸易的强劲、可持续及平衡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