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要区分贫富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3 02: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朱海就

   近日,有消息称目前收入分配整体方案正由发改委牵头制定,“今年年内肯定会出”。像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等方向,都有望写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央企母公司、子公司等高管薪酬的调控,也有望走向深入。

   收入分配改革的很多内容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贫富差距比较大是一个事实,但是“贫富差距”大,一定意味着“贫富差距的问题”吗?我们认为“贫富差距”不等于“贫富差距问题”,两者是不能混淆的。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能力、占有的要素和运气都不一样,这必然会在收入上体现出来。所以,在市场化进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客观事实。穷人确实会对富人有些嫉妒,但嫉妒是正常心理,不构成社会问题,并且这种嫉妒心理的产生和空间距离有关,它的产生往往只限于他视野所及的范围,比如当他看到马路上奔驰的豪车时会产生嫉妒,而不会嫉妒他看不见的富人,如嫉妒香港的李嘉诚或美国的巴菲特、比尔·盖茨。所以即便是勉强地把“嫉妒”看作是社会问题,那么它其实也是个“空间差距”的问题,而不是“贫富差距”的问题。

   但国人关注贫富差距问题,恰恰反映的是人们“不满意”的心态,“贫富差距问题”的实质或核心内容就是“不满意”的心态,而非客观财富多寡。相比“嫉妒”而言,“不满意”确实会构成社会问题,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那么产生这种不满意的心态的原因又究竟为何呢?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看到富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致富,让人感到不公平,这种不满意更多的是不公平引起。贫富差距问题的背后,首要的就是这个不公平问题,比如美国前段时间“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产生就与此有关,这里还要强调,不是财富拥有多寡的不公平,而是获得财富的手段不公平。如果富有是通过个人的正当努力实现的,那也没话说,谁叫你不努力呢。但假如少数人的富有,是通过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或利用不规范的制度实现的,那未免会使人们产生忿恨。二是人们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匮乏的担心。如果对自己未来感到乐观,那么即便现在还比较穷,人们也不会产生不满意之感,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人们发现改变命运的机会少了,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了,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超过140万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社会上流行的“富二代”和“穷二代”现象也是说明了这一现实。人们绝不会因为别人的富有而感到忧虑,而是会为自己前景感到忧虑。

   贫富差距问题实际上是个“不满意”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着眼点,也应该落实到产生不满意的原因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温家宝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杜绝社会的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另一方面,要使民众有正当的途径提高收入,有通过正当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主要依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富人变得富有,不会使穷人变得更穷,相反是为穷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富人积累财富的过程也是改善他人生活水平的过程,市场就是利用富人的能力和财富为普通民众打工,这是市场的秘密所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