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清明的“断魂”与“气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高初建

  从2008年开始,国家规定清明节为法定节日。自那时至今,每到清明节前后,不少人都利用这一假期去扫墓,或是趁着春光明媚去野外游玩踏青。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前后,无论南方北方的气温渐渐升高,雨水丰沛,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同时,清明又是中国主要的民间节日,与端午、中秋、除夕等并列为“八大节日”。史料记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在节气之外之所以成为一个节日,据说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之礼。而祭祀祖先,是包括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在内的重要的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因为如此,2006年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为什么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这首先是因为中国人崇尚孝道,十分强调尊老敬老。以扫墓祭奠的方式表达对故去先人的尊崇怀念,寄托的是一种感恩之心。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的“断魂”二字,细想起来正是一种心境的写照。

  如今时代变了,传统的礼仪不那么讲究了。有的人将清明节视为难得的小长假,或休息或郊游。有的人简化了扫墓方式,在家中甚至在网上搞个简单的仪式,遥祭一下就算表示了心情。这当然都没什么问题,化繁为简,移风易俗,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据报道,清明节期间某些地方竟有人推出了“代理扫墓”,“代人痛哭、磕头喊爹妈”等一系列服务,而且据说报酬颇为丰厚。

  对此类事,我们不必指责那些“有需求就提供服务”的老板,也不必嘲笑那些不到10秒钟,眼泪就能不断往下掉的“雇佣孝子”。我们需要问的是,那些真正的孝子们是怎么想的?也许,这些孝子们觉得,不去扫墓有点对不起先辈,自己又懒得亲自去,去了也是欲哭无泪,所以干脆请“专业人士”代劳了。

  将自己应有的情感让别人去“代理”,这反映出某些人的虚伪和道德缺失。试想,一个人对自己的先辈都不讲诚信,在死人面前都弄虚作假,他对其他人能够有足够的诚信吗?古人将祭祀作为礼仪,并不完全在于祭祀的形式,而是通过“丧思其哀,祭思其诚”等具体表现,体现慎终追远的诚意,最终达到“民德归厚”的目的。寓教于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知不知礼,懂不懂礼,守不守礼,往往是区分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标志。

  提到“知礼”、“守礼”一类的话头,有些人或许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守旧”,是某种“封建意识”。在一些人看来,过去的一切都应该被批判、被唾弃,或者被恶搞、调侃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比如近来流行的“杜甫特别忙”现象,将忧国忧民的“诗圣”弄成了娱乐大众的网络红人,并乐在其中。

  杜甫能不能拿来调侃?先人能不能让人“代哭”?诸如此类的事情有人可能认为无伤大雅,无需苛求。社会压力那么大,现代生活那么紧张,为什么不能让人发泄发泄?但在我看来,“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道理是最朴实的。如果有人以为无所谓,自己不想受人尊重也不愿尊重他人,那我就只能为之“气短”,无话可说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