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场外市场筹建两步走 各地或先清理再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1: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杨颖桦 2012-04-06 01:25:27
4月5日下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首次全面阐述场外市场建设框架。
其指出,2012年,监管层将在总结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筹建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将资本市场服务范围扩大到暂不具备公开发行上市条件的成长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总体设计分层构建
上述证监会人士透露,场外市场建设将从市场需求出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逐渐实现分层构建。
2012年的重点是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筹建阶段包括制度、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准备,而且各项准备都会向市场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
这意味着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实施细则与制度安排,仍未最终确定。
具体推进上,上述人士重申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推出后国务院的文件要求:“在中关村试点取得经验后,将试点逐步扩大到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具备条件的股份公司。”
这意味着“最后的落脚点是扩大到公司。”上述负责人指出。
证监会初步考虑分两步走:第一步,扩大到全国高新园区;第二步,取消区域限制,即扩大到全国范围的股份公司。
之所以选择从国家级高新区开始扩容,是基于当时的国务院文件给出的预期,这些园区的公司无论从公司准备,还是园区的配套监管的准备都比较充分,有利于市场平稳起步。
“但市场就是市场,我们关注的是公司。”上述负责人谈到未来大方向时指出,未来进一步发展将不会做出区域或行业限制。
至于对这部分高新园区是否也有分步推进的原则,上述负责人指出,监管层关注的是企业,园区内有多少合条件的企业,由主办券商推荐选择。
此外,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公司将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目前,与之配套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正在积极研究制定。
目前,上海天津等地纷纷涌现地方场外交易场所,未来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将与之如何协调?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要经过国务院批准成立,其中的挂牌公司可以实现公众化。
上述人士指出,全国性场外市场与其他层次的市场的协调安排上,监管层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总体设计,2012年的重点是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将来总体设计的考虑可能实施分层次构建。
而各地场外交易市场或应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交易场所的38号文规范后,在此基础上发展。
具体规则待定
对于场外市场的转板制度与相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原则,市场也多有关注。
据悉,将来场外市场将进行严格的投资者适当管理性原则,但对于个人投资者能否引入,将在具体制度公布时广泛征求意见而定。
而转板制度方面,备受关注的是场外市场挂牌公司原始股东超过200人,会否受到无法走IPO程序的限制。
上述负责人指出,由于现有公司公开发行存在非公众公司原始股东超两百人的障碍,导致部分公司在场外市场挂牌就没有好的预期。但是将来场外市场要纳入公众公司管理,原因在于允许其超过200人限制,此后,“超200人原始股东”就不会形成对于IPO的障碍。
至于转板制度等方面,证监会表示,还是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建立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场外市场不存在“冲击”
近期,对于场外市场推进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也带来是否会对场内市场造成冲击的担忧。上述部门负责人就此详细释疑。
首先,从场外市场所属资本市场体系层次看,其指出,场外市场中,挂牌公司将在主办券商督导下规范公司治理和公开披露信息,并会在股份转让中发现股价,这对于培育更成熟的上市公司和规范场内市场价格形成将具有积极意义。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场外市场运行特点和定位或决定其很难对场内市场产生冲击。
事实上,场外市场不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的市场,市场扩容效应很低。据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关村试点6年来,企业定向增资金额仅17.1亿元,且企业单次融资规模数千万元。
而场外市场活跃度远不及场内市场。由于场外市场挂牌公司没有经过公开发行,股本集中度较高,交易涉及的资金量非常有限。从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情况看,2011年至今,成交金额只有7.32亿元,平均换手率3.4%,而同期场内市场换手率超过230%。
据监管层透露,目前很多高新园区企业确实需要资金,但数量并不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企业单次融资大概在两千万-五千万,他们既希望满足一定的融资需求,降低其负债率,提高企业间接融资的征信能力,同时也不希望有过多的股权融资。
“这是一个基础市场需求的前提。”上述负责人表示。
种种情况叠加起来,或者决定了未来场外市场不具备高度活跃的基础。
此外,上述负责人指出,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投资者群体不尽相同。由于场外市场实行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且采用议价转让方式,公司更希望与企业具有产业和市场关联的产业资本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