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注水“鼓肚子”数据失真误决策(一家之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4: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清明小长假,与几位金融系统朋友茶叙,谈及刚刚过去的3月31日的季末冲刺,都不胜唏嘘。一位行长展示出一幅柱状图,真实地看到去年几个关键时点上,其所在城市银行业的存款增量的波动情况:
6月30日存款增量410亿元,7月30日回落至240亿元,8月30日继续回落至230亿元,9月30日又冲至拉至350亿元,12月31日又回升至470亿元,即年中存款的最高峰值和最低值差距一倍左右。“存款数据过山车式的波动,已让传统的银行铁账的概念荡然无存。什么都可以注水,都可以变通,都可以为迎合某种考核来进行调控。金融数据失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市场,误导决算,其害莫大焉。”他说。
数字注水,一个简单而现实的游戏是利用银行的信用放大机制,通过票据工具来实现。一笔贷款放出去了,自然会产生保证金存款,然后以此为基数开出银票,理论上可以无限放大——存款变银票,银票贴现再变成存款,存款再开票,如此循环往复,滚雪球般地放大。有的银行最多一笔保证金反复开票派生出11笔存款,一个亿存款通过变戏法能派生所十个亿。
去年以来,银行业存贷款增长双双乏力。而严格的规模控制和存贷比红线,亦加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困难加剧,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为完成考核指标和报表需要,每逢月末、季末、年末拼命去买存款,存款短期冲刺“鼓肚子”,假期一过就“流产”。
春节前后,面对流动性紧张状况,央行已两次下调准备金率,但这种预调微调所释放的3000亿元资金并不能真正解除旱情,有分析显示,缓解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需要1.5万亿元以上的资金,即5次下调准备金率才能真正缓解,这在短期内显然不可能。在流动性弱化的情况下,存款为王的态势越发明显。丹阳村镇银行董事毛玉飞说,现在的官方利率只是管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以保证有足够的利差空间。银行“管住上限”的存款成本一般在3%左右,而只管下限的贷款价格,在资金紧张时都普遍性地存在利率上浮情况,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普遍都在12%以上,存贷利差已远不止3个点以上,而是逼近十个点。高利差意味着“加大资金组织力度”的费用率水涨船高。这样每到季度冲关时,对少量缺口资金临时性调剂时出个高价,对银行整体利润侵蚀不大,所以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给政策”、“抢着做”。
当然,贷款的行政性管制定价使银行获得巨大的存贷利差,并给相关利益方以寻租的空间。有家股份制银行来南京时,买了一批豪华款奥迪车,对存款稳定在一亿元以上的单位,可以长期“借”一辆奥迪车给关键人。江苏近年发生多起银行以“劳务费”方式把存款单位关键人拉下水的事件,甚至有厅级领导干部因此落马。有的银行把在高档洗浴中心产生的巨额不当消费,甚至涉黄赌黑的消费开成定点饭店的会务费、餐费回去报销,购买巨额礼品卡的发票开成“铁皮文件柜”或“运动器材”来报销,由此甚至孳生出一些专业发票公司为其提供度身定制的发票服务。
监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与记者交流时说,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和风险管理的特殊行业。现在有的银行过于看重存款,考核过度、激励过度,能拉到存款的人就是“大爷”,就是能人,在内部管理上形成的过度依赖“能人”和“一把手”的文化,极易带来一系列的管理风险和商誉风险,有的人只要能拉来存款,甚至可以不上班,开个咨询公司,每个月开发票去报销就行。这给银行的管理带来许多问题,连续发生的银行员工跑路案件,就是长期的用人和管理失察的原因。而这一问题的背后是银行业的过度膨胀,资本过度消耗,只有不断靠拉存款来补充资本,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而其本质还是董事会的过度贪婪、过度激励。
毛玉飞认为,银行业的考核体制和指挥棒助长当下的乱象。现在稍上规模的银行基本已上市,年报和半年报都要向公众披露,关键时点上的存款数,对扮靓财务指标、应付监管考核,甚至是对下一阶段的奖金发放都至关重要。为此,银行员工都铆足了劲去买“存款”,不知不觉间,社会上也由此形成了一批灰色的资金掮客。更大的危害在于,各家银行在季末、半年末绞尽脑汁虚增的数字经层层上报后,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许多“洗澡户”隔夜就走。但重要时点上“胖大海”般的数字上报后,因决策链较长,容易误导决策者,给宏观政策的理性准确调整带来难度。
就此而言,银行买存款虚增问题,已不只是一种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需要更多的规范和严格管理,包括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给储户以公平的市场机会。
金融数据失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市场,误导决算,其害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