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生命人寿高速扩张矛盾浮现 神话难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日前,本网发布《生命人寿总经理杨智呈或将“巅峰离职”》一文,对最近市场传言的生命人寿总经理杨智呈将离职的消息做了详尽报道。让很多人困惑的是,生命人寿自2010年以来,保费逆势增长,尤其是2011年,生命人寿保费突破200亿,增速位列全国十大寿险公司之首。生命人寿坐拥如此靓丽的成绩单的时候,为什么留不住自己的总经理?或许,生命人寿扩张背后的隐忧可以回答上述疑问。

  扩张:密集增资

  

  2011年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88.37亿元,截至2011年7月18日,保费收入已超过2010年全年。2011年10月10日,该公司年度保费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3%,增速位列前十大寿险公司之首。

  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需由机构的增长推动,机构的扩张必然带来保费的增长,保费爆发增长又必然致使费用高企。而连续的大手笔增资让生命人寿有了高速发展的资本。生命人寿在2010、2011年连续6次增加注册资本。2011年4月、8月、12月,生命人寿注册资本金分别提升至66.71亿元、73.32亿、84.5亿元。

  然而,中国经济网发现,生命人寿告诉扩张的背后,越来越多的隐忧也随之浮出水面。市场传言生命人寿的密集增资让股东难以承受,其大规模同业“挖脚”的行为让同行业极为不满,销售误导和违规案件数量亦不断上升。如此种种,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生命人寿的扩张之路,到底能延续多久?

  股东:生命人寿“胃口”太大逼退首钢

  

  对于生命人寿的密集增资,市场不断传言其股东已难以承受。

  今年1月初,北京产权交易所及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生命人寿股权转让公告,转让首钢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龙赢投资所持生命人寿5.52亿股,挂牌价格17.65亿元。转让完成后,两公司均不再持有生命人寿股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这两个公司所持生命人寿股份比例分别为11.33%和1.23%,位列前十大股东的第五和第九。根据生命人寿2011年相关股东大会决议,生命人寿将分四期由原有股东按照每股1元的价格进行增资。由于增资导致的总股本变化,此次两家转让方所持生命人寿股份合计仍为5.52亿股,但合计持股比例已经下降到7.53%。

  有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相关人员表示,首钢出让股权主要是受自身资金限制,“增资的事情被提上议程了,他们希望更有实力的来接,不影响标的(企业)发展。”但首钢集团的数据显示,2011年首钢实现营业收入2460亿元,在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排名第一,实现利润18.9亿元,位居市国资委系统前六位。对此,业内表示,保费急速增长需要险企增资来支持,当股东增资跟不上时,股权变更就接踵而至。

  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非资本压力所致。“抛售股权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不看好生命人寿的发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

  也有消息人士称,“生命现任董事长张峻希望去除股东中的国有资金,而首钢总公司则是北京国资委全资控股,所以这次实际上是张峻跟首钢协商好让其转让股份。反正近两年连续增资首钢都没有参与,股份早被摊薄,继续持有也不见得收益比现在高。”

  自成立以来,生命人寿股权一直变动比较频繁。2003年正式开业时,生命的八家股东是首钢股份、广东广晟、大连实德、龙赢投资、武汉武新实业、武汉益利、巨能实业、合升实业。到2008年底,股东已形成实力相当的四大阵营“新世界系”持股22.09%,首钢总公司等“原发起人系”持股30.48%,“外资系”持股24.9%,“深圳系”持股22.53%。

  成本:控制费用不断攀升

  

  生命人寿的高速扩张不止为其股东带来了重压,也让其控制费用不断攀升。

  生命人寿内部人士称,生命人寿为节约成本,将总公司原30多个部门并成20多个部门,合并多出的员工流至生命系的财险公司和正在筹建的集团公司,“虽然撤并人员待遇没有变,但本来是要招新人的,这样就省了费用。”

  同时,生命人寿对各种费用严加控制,“甚至下面某些分支机构的开门红经费都拿不到。”上述生命人寿内部人士表示。上述生命人寿内部人士认为,公司目前处在申请集团公司的关键点,必需继续保持盈利,但是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公司只能压缩成本开支以保持连续盈利。

  费用控制与规模扩张势必产生矛盾,不幸的是,这个矛盾引发的负面作用已经显现。进入2012年,生命人寿保费收入出现了增速下滑的势头,1月份,生命人寿保费收入仅增7.39%,而国寿、平安、新华则同比增11.91%、16.46%、19.56%。2月份,生命人寿保费增速下滑至-1.15%,平安、新华则实现同比增长12.16%、17.49%。

  管控:同业“挖脚”坏行规发展“下线”似传销

  

  深圳一家中型寿险公司负责人透露,生命人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同业“挖脚”和增员激励宣传。“比如将一个经理所辖全部营销员悉数挖走,同业‘挖脚’在保险行业比较普遍,但一锅端的行为就破坏了行业规则。”

  生命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于2011年8月26日获准开业。一家开业仅一月有余的保险公司,其业务员数量已达千人之多。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生命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之所以能迅速“壮大”,其背后正是是同业“挖脚”和增员激励宣传。据悉,生命人寿施行诱人的经理和主管的“无责任底薪”以及“架构奖”,还承诺了丰厚的“管理津贴”,甚至承诺发展一名“下线”就能得到500元的“筹建激励”,发展5名下线则可以晋升为团队长。

  此外,生命人寿过去一年来,销售误导投诉和违规遭罚案件数量也在不断激增,更凸显其内控薄弱及合规疏漏。

  相关阅读

  生命人寿总经理杨智呈或将“巅峰离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