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卖酒的“联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17:08 来源: 中国经营网

  联想控股究竟该不该控股酒企,我们不该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而应该从经济发展大势的角度去多加鼓励。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联想控股试图控股国内某白酒企业的传言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早在几个月前就曾有类似传闻,不过都因当事人出面否定而渐渐平息。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一些据说是“知情人”频频传播消息,证实了某些事实存在,也就是说联想控股洽谈控股某国内酒企确有其事了。

  这当然逃不过敏锐的媒体和市场评论人士的眼睛,人们对此纷纷议论,其中“不解”和“嘲弄”比例实在不低,究其原因似乎也很简单:不管你怎么联想,恐怕也联想不出一个IT企业与白酒生产商能有什么商业上的关系吧。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声音:柳传志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是想借白酒企业的高利润过安生日子,等等。

  对于柳传志和联想控股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也不想评论。但就企业向陌生领域投资扩容这件事来说,实在无可非议,否则,巴菲特才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思进取、不务正业”的人。

  何以见得?众所周知,巴菲特最早的产业是做衬衫,早在1965年,巴菲特及其合伙人就掌控了英国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商伯克夏哈萨维公司,并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一直坚守这块产业。到了1985年,巴菲特退出了纺织业,并利用伯克夏哈萨维赚来的财富膨胀式地投资到保险、纸媒、服装、家具、食品、出版、制鞋这一系列风马牛不相及的产业当中,并且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投资大师。

  如果用“IT产业控股白酒就是不务正业”的思维模式来衡量巴菲特的所作所为,他可不就是世界上最不务正业的人吗?然而就是这个“不务正业”的巴菲特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投资行业的传奇,并成为全世界投资者的精神领袖。

  那么,巴菲特当初又是怎么想的呢?其实很简单,当他发现纺织业不再是利润源泉的时候,他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当他找到这些增长点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非全才,面对那些完全陌生的领域,既想从中获利又不至陷入因专业知识不足而无法涉足的尴尬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投资控股,让别人去具体经营。后来,由于巴菲特杰出的投资才能创造了无数财富的奇迹,以至于巴菲特当初投资的初衷却被掩盖在巨大的光环之下而被人们淡忘了。

  联想控股究竟该不该控股酒企,我们不该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而应该从经济发展大势的角度去多加鼓励。

  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传统精英不可能对新的投资领域像对自己从事多年的产业那样熟悉,这就有一个到底是投还是不投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观点,不熟悉(或者不相关)的行业就不投资。这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投资需要的是对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相应风险的判断,至于项目本身的技术、工艺和管理,那不是投资者关心的事。就好比买了微软股票的人不必懂得程序设计,投资英特尔股票的投资者完全不必懂得芯片制造一样。巴菲特投资的那些领域几乎没有一个是他的专业,甚至他可能完全不懂(我就不信巴菲特还会是食品和家具方面的专家),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投资的成功,更没有影响这些成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

  联想控股究竟该不该控股酒企,我们不该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而应该从经济发展大势的角度去多加鼓励。无论这件事最终能否成为现实,并且成就一段成功的佳话,都不妨碍我们由此产生的对传统经济模式转变的联想。

  从宏观层面看,转型经济需要传统企业家从经营者向投资者的角色转换;从微观层面看,传统企业家也需要从这种角色转化中实现新的自身价值。正如巴菲特自己的现身说法:“我是一名(比一般商人)更好的商人,因为我是一个投资者;同时我还是一名(比一般投资者)更好的投资者,因为我是一个商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