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谎话与虚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4: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钟雪萍

  

   3月18日,美国公众电台(NPR/National Public Radio)的《美国人生》(This American Life)节目档,做了一台颇不寻常的节目,意在“召回”今年1月做的一次节目。主创人员发现他们的采访对象在其故事中造了假,决定公开纠错。

   这个故事有点绕,而且与中国有关。

   一位叫麦克·戴斯(Mike Daisey)的美国人,2010年6月去中国,在深圳找了一位翻译,去采访富士康属下的工厂。前后花了6天时间。几个月后,戴斯便写出一个剧本,题为《乔布斯的痛与乐》(“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of Steve Jobs”),放到网上,任凭下载,并自己到美国各地(包括纽约百老汇)上演独人秀。表演中最煽情的部分,是叙述他本人在中国采访生产苹果产品工厂的所见所闻。从《美国人生》转播的一小部分,可以感觉出这个人很有表演才能,而且他讲的故事,可以进一步加深美国人已有的“中国+血汗工厂”印象。他栩栩如生地描述:如何在一家工厂门口,下了出租车便看到携带枪支、面带凶相 (looked pissed, really pissed)的门岗;暗访了10个工厂;与100多工人谈话;看到只有十二三岁(会说点英语)的女童工,并与其中一位交谈;见到由于中毒而得了双手颤抖职业病的工人;去工人宿舍,房间不但拥挤,里面还装有摄像探头;参加地下工会工人在广州不同的星巴克聚会,有二三十人;还看到一份来自政府的黑名单,上面是政府不允许工厂录用的人名,等等,不一而足。

   戴斯先生由此一夜成名,被美国各大媒体报道,被电视台电台采访。采访中他不但重复剧本里的内容,并且完全作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呈现。说得有鼻子有眼,活龙活现。

   《美国人生》节目一定觉得戴斯先生所见所闻非常重要,便邀请他做台节目。后者欣然同意。戴斯没想到的是,《美国人生》将自己定位为新闻节目,所说所叙必须真实。节目制作者提出需要找到他反复提到的那位中国翻译,来核实他所说的。而就在那一刻,戴斯开始了新一轮的撒谎。说翻译的真名不是自己剧本里用的那个,打电话也找不到的,等等。《美国人生》相信了他,放弃寻找那位翻译。

   有意思的是,节目播出,被公众电台《市场》栏目驻中国的记者听到。什么门岗带枪,工人去比美国本土还贵的星巴克聚会,明显不真实。于是,他带着疑问去找戴斯先生提到的翻译。不期很容易就找到了。记者重访戴斯到过的工厂门口,不见有任何带枪的门岗。翻译跟记者说,门岗是不可能也不允许带枪的。记者便继续采访翻译:戴斯说去过10个工厂,翻译说只去过3个;戴斯说见到十二三岁的女工,而且还会说点英语,翻译说没见过这样的女工;戴斯说去过工人宿舍,翻译说没去过;戴斯说去咖啡馆见地下工会工人,而且有20-30人,翻译说不在咖啡馆,大概只有2-3人,也没见过“红头”文件的黑名单,等等。

   面对自己同行提出的质疑,《美国人生》决定请戴斯去栏目的办公室,面对录音机,回答《市场》驻中国记者和《美国人生》栏目主持人的一些问题。戴斯先生面对尖锐的问题,尤其是那位翻译的不同回答,不得不承认自己讲述的大多并非真实。戴斯说,他后悔上了《美国人生》。那是新闻节目,而他没有区分“戏剧”和“新闻”之不同,却同意做节目,所以很抱歉。

   最有意思的是,当栏目主持人问戴斯,他那绘声绘色的“独人秀”往往让人觉得他描述的都是真的,但事实上又并非真实,那么即使是表演,是否也应该力求准确。戴斯坚持说不必力求准确,因为那是“戏剧”,是“虚构的”,他坚持这一点。如此,戴斯在《美国人生》和其它媒体上撒的谎,可以继续在虚构的名义下,让美国民众接受为真实。

   《美国人生》对自己所播关于中国的内容之真实性的坚持,在当今美国的新闻界里并不多见。平日里,不少美国记者对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其它国家和地方,往往随便说,只要符合这里的主流观点,很少有人担心是否真实。比较而言,《美国人生》对一个有关中国的报道的真实性如此认真纠错,值得佩服。

   这个故事带出很多深层问题。在此先提两方面:

   比较直接的:为什么在美国,任何关于中国的谎话,人们往往都不假思索地予以接受?这一话题其实不简单,需另文讨论。但可以说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歧视、冷战思维、反对社会主义等各类历史遗留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射。在这样的意识形态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革命以及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认识究竟是什么,完全不重要。

   比较复杂和纠结的:戴斯通过妖魔化中国,对苹果集团的批判,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增加美国人民对当下全球资本主义的资本运作,产业链,层层剥削,以及追求廉价劳动力以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了解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不言而喻”的妖魔化中国恰恰掩盖了这一关键问题。上网发现国内的媒体对此也有报道,但角度却是富士康如何不打算跟戴斯打官司。这让我有点意外——如此把《美国人生》的纠错简约为富士康与戴斯之间的关系,无意间同样掩盖了这一关键问题。戴斯没有也不具能力指出的,正是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在资本产业链里的角色和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