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大宗商品压港 实体经济病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8:27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福蒙蒙 天津报道
港口是宏观经济运行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月初的天津塘沽,桃花已经竞相开放。然而,港口的冷清却让人感觉不到一点春意。
《华夏时报》记者4月3日在天津港看到,宽阔的马路上,只是偶尔有一两辆重型货车驶过,或是空车,或是装着承载能力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货物;而不论是码头还是堆场,都被各种堆积如山的货物占满,码头内用于卸货的吊车、登车桥、起重机大多停在那里“一动不动”,让人错以为港口正在放假。
记者了解到,目前压港的货物以铁矿石、焦炭、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为主,通常这些货物会在一个月内被货主提走,但最近很多货物保存了三个月仍未见货主来提货。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压港”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在于国内实体经济下滑、工厂开工不足;其中,铁矿石压港是受房地产、铁路、造船业等行业的影响,而棉花压港和国内纺织企业需求下滑密不可分。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许多企业都遇到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很多行业在市场需求不畅,银行融资又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自然不敢也没有能力继续增加库存。面对资金紧张的矛盾导致其改变采购习惯,采取“零库存”的生产模式,造成部分大宗商品原材料滞留在了码头。
港口“喘不过气”
记者走访天津港内多个码头,发现码头内用于卸货的吊车、登车桥、起重机等几乎都没有开机,在东疆港区、南疆港区内,铁矿石、焦炭等大宗产品堆积在地上,码头内能存放货物的地方已几乎全部放满。
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记者先后三次路过一个存放钢管的堆场,从未见到一辆车进入场地提取货物,大量的钢管在阳光下有些晃眼,却仍改变不了它们“被闲置”的命运。
天津港内,压港最严重的货物是铁矿石,记者看到,港内随处可见盖着绿色挡风布的铁矿石。
而为了让港口正常运行,港口调来“腾地”的运输车则形成了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记者在南疆码头看到,这儿几乎是整个天津港最热闹的地方,由于码头存放货物较多,码头入口处重型货车正在排队等待进入码头运货,将货物运离码头,由重型货车组成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尽头,至少有一到两公里。
“在天津港内,几乎已经找不到可以存放大量货物的堆场。”天津港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津港内的各个堆场也饱受压力,由于90%的堆场已经“货满为患”,码头内又堆积了大量的货物,无法再存放更多的货物,很多船由于没有场地而无法卸货。
实际上,这种“压港”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和前几个月比,情况则越来越严重。从铁矿石到棉花再到橡胶、焦炭等,港口内大范围的大宗商品压港,几乎把各大港口压得喘不过气来。
交通部公布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113万吨,同比增长7%,而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增长为11.4%,增幅相比大幅下滑。
“被套牢”的企业
宁愿把用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货物“扔”在码头上,也不去把货提走投入工厂再生产,企业真的是无奈到了极点。
“现在国内市场不景气,机电行业发展不好,制造业低迷,钢材销量差,厂家生产不积极,出现压港现象很正常。”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告诉本报记者,如果经济还这么低迷,预计整个上半年都很难缓解。
以往每年3、4月份,随着气温转暖,钢厂逐渐开始铁矿石资源的争夺,港口库存会逐步下降。
然而自2011年5月份以来,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高位运行,北方地区随后出现了压港现象,日照港及青岛港库存铁矿石一度均维持在1100万吨以上;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港口库存更是始终维持在9800万吨以上的高位,未见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截至3月初,我国主要港口的进口铁矿石库存高达1.01亿吨,创历史新高。
“很多都是钢厂协议矿。去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挫,钢厂承受了巨大的货物叠加压力,加之减产检修消化缓慢,矿石便堆积于港口。”一位矿石贸易商告诉记者,由于钢厂贸易商被套,港口库存逐渐取代钢厂厂内库存。
“房地产投资下来了,铁路投资下来了,由于国际市场的原因,造船业也出现了负增长,需要钢铁的行业大多需求比较弱。”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本报记者分析称,钢铁行业需求大幅下降,是造成大量铁矿石压港和钢铁行业萎靡的主要原因。
自去年末以来,铁矿石价格一直处于下行趋势,今年年初更是严重。海关数据显示,1-2月累计进口12400万吨,同比增长6%。前两月铁矿石进口均价为每吨137美元,下跌13%。
“目前的状况是,港口上的现货特别多。而且中国现在目前的铁矿石,特别是北方,像青岛、日照这些港口,压港都是非常厉害的。”上海泛矿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高翔告诉记者。
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国际商会秘书长汪建华认为,以前很多企业进口了大量的高价矿,这些矿基本上很难卖出去,就长期堆放在港口。
记者了解到,棉花的压港现象也非常严重。马宇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很多纺织业企业拿不到订单,导致他们不敢大规模买进棉花。”纺织业订单不稳定,就是大量棉花压港的主因。
实体经济病变
港口冷清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至少,目前港口遭遇的压港困境,反映出部分相关产业增长乏力的现状。
“这里很多铁矿石都是抵押给银行,所以存放时间较长。”据天津港物流公司经理王先生介绍,由于国内经济形势不好,企业资金链紧张,只得把港口货物抵押给银行,以获得贷款保证开工。
实际上,从钢铁的产量上也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积极性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产量达到了1.126亿吨,平均日产粗钢187.7万吨,而在去年6月,中国粗钢的日产量可达到200万吨。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实体经济下滑实属必然。他分析,从前年第四季度到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9.8%、9.7%、9.5%、9.1%、8.9%,连续五个季度下降;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4.4%到今年1、2月的11.4%,也一直处于下行状态。中国的经济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就明显减少了。
姚景源认为,正在遭遇寒冬的房地产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上游可以影响到钢铁、建材、水泥等行业,下游可以影响到家电、家具甚至纺织业等多个行业。而在过去投资增长幅度最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从将近60%的增长降到了今年1、2月份的增长-5.4%,由于这一领域涉及到公路、铁路等领域,基础性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幅回落也影响了很多国内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遭遇的困难,从目前正在陆续披露的上市公司2011年报也能反映出来。证监会会计司一位人士称,相对于2010年,预期亏损的上市公司增幅较大,“现在就中石油中石化和商业银行在赚钱,其他的比如钢铁、汽车、机械等都亏损面很大,一汽轿车利润减少80%,比亚迪减少50%。”
对此,地方政府感知最深,他们早已注意到企业的呼声。首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浙江平湖市市长朱林森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省平湖市,今年一季度,该市传统主导产业之一的服装,效益下降了10%;而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光伏发电,下滑了40%。
“我们市委市政府正在考虑对困难企业给予减免税的扶持。”朱林森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平湖市在浙江率先对经营困难的企业实施了减免税措施,受到企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