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清稀土开采的这本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1:2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稀土协会昨天正式成立,算是稀土行业的一件大事。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了一个数据,比稀土协会成立本身似乎更令人关注。苏波称,赣州稀土污染治理需要380个亿,但是这些年来都没赚到那么多钱。
如果说,此前赣州稀土开采造成的污染更多给人是一种负面的直觉与印象,那么苏波的数据,则量化了稀土开采,尤其是滥开滥采的严重后果。那种几近疯狂的开采,既戳穿了生态环境的底线标准,亦在经济意义上露出败局。这一事实,也为中国政府针对稀土进行保护性开采的做法提供了有力的事实支持。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多年来,中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整个稀土行业的发展难言健康。
这其中,环境污染是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国内稀土界素有“南赣州、北包头”之说。赣州重稀土资源相当丰富,但多年来的稀土开采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地稀土开采一度使用的池浸工艺,即所谓的“搬山运动”使得山体植被遭受难以修复的破坏,大量废水则严重污染了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不只是赣州,很多稀土产区周边地区的生态都遭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被贴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标签。在这些开采区,一方面,当地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恶性疾病高发;另一方面,不少稀土产区环境修复成本极其高昂,环境与资源代价往往超过收益——真是一笔划不来的账目。
历史地看,稀土的开采与出口给一些地方带来了财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但是,发展与污染的矛盾如此尖锐,尤其是滥开滥采,破坏性很大。因此,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守住环保底线,在发展与污染间求得平衡,其迫切性越来越强。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稀土产品的出口价格过去长期在低价位徘徊,很多时候忽略了环境与资源成本。当然,这不是单单稀土一种资源开采中出现的问题,但稀土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只是看重短期利益,仍然以所谓的“大白菜”价格出口稀土,如果不顾环境、资源的约束,那么很明显,当代国人也太不会算账了!
廉价稀土时代必须终结,稀土的开采必须提升生态标准,这不应该再有异议。中国开采稀土造成的严重环境后果,也是在向国际社会表明,环保压力下的保护性开采,绝不只是出于经济目的。鉴于此,相关国家针对中国的保护性举措,应将心比心,更多地给予理解,而不是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简单地指责。
众所周知,围绕着稀土问题,近年来可谓新闻不断。中国稀土的产量与出口,甚至成为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一个焦点。在过去几年中,国外舆论曾一度围堵中国,指责中国垄断稀土供应。有些国家甚至针对中国向WTO提起了稀土方面的诉讼。一时间,稀土成为很不普通的金属。
这背后的问题,一是国外稀土资源的稀缺性被高估;二是贸易伙伴根本无视中国的环境资源压力。诚然,国外稀土市场存在着巨大需求,但这不能以更多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当下的关键,是要迅速改变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方式,相关各方应以寻求共同利益的态度支持中国保护和合理利用稀土资源的努力。
去年5月,国务院曾专门发文,从多个方面作出部署,试图促进稀土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包括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以及加强稀土资源储备,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外,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稀土行业的整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概言之,中国的稀土行业还要继续发展,但要先算清楚账目,不能再糊涂地、透支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