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培育中产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胥会云

  在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表示,要推动低收入阶层进入中等收入阶层,中国迫切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范必表示,一个让公众满意的社会应该保持流动性,也就是说,应当有一种制度安排,让低收入阶层有希望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这就需要制度安排,比如能否自由居住,农民工子弟是否有希望进入中产阶层。范必表示,要实现这些,就需要公平教育以及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国迫切需要完善类似的制度安排。

  “通过税收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这两个同步,可以使得中国中产阶层队伍稳定扩大。”

  范必还表示,消费行为受到即期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要改善消费预期,增加对未来收入预期,除了直接增加居民收入之外,必须改善社会保障。范必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低保体系等,接下来就是要提高覆盖率、保障水平,解决异地使用问题。“这些都解决了,就能够把中产的储蓄率降下来,就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

  关于中等收入群体与消费,范必在会后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

  范必: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有赖于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包括人口自由流动、良好的创业环境、公平的教育制度等。这将有助于社会各阶层间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使低收入群体经过努力有机会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

  日报:中国的经济从投资驱动向需求拉动转型,其间该如何定性中产阶层的作用?

  范必:中国正在加快经济转型,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我们在继续保持投资和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同时,比以往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这有利于减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而中等收入者是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鼓励他们扩大消费对扩大内需十分重要。

  日报:哪些因素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

  范必:一般来说,消费者根据即期收入、预期的未来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西方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很多都与这一规律有关。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促进就业,开展扶贫。统计表明,福利国家最终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国家。此外,发展消费信贷,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展假日和节庆经济等也有助于扩大消费。

  日报:如何促进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增加消费?

  范必:制约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增加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相当一部分人口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造成购买力不足,某些公共物品(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供给不足,居民为应付未来消费需求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这些因素使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增加;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

  中国在改善中等收入者消费预期、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标准。

  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公民自主创新,努力减少贫困。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收入,逐步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日报: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会?

  范必: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代表了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客户群。过去普通居民买不起、买得少的产品,现在变得可以负担了。中等收入群体广泛分布在大中小城市,企业不应将目光只盯住少数几个大城市。同西方消费者一样,中国消费者出于改善生活、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强烈意愿,他们通过所购买的产品来评价别人和自己。因此,企业不应向所有消费者提供同一个价值定位的产品,也不应只注意产品功能的改善,而是应当对消费群体进行细分,以更清晰的价值定位来迎合各群体,这将有助于从竞争中胜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