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积累不足窘境显现二三线乳企争相IP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1:17 来源: 中国企业报本报记者 陈青松
质量问题、提价等一度是国内乳品行业的热门话题。
近日,在资本市场,一股来自二三线乳业的上市风潮又搅得乳品行业风生水起。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2010年末,我国二三线乳企曾掀起一波密集的上市潮。进入2012年,一些二三线乳企又欲借助IPO完成从区域性品牌转变成全国性乳企。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进入争夺奶源、扩张产能、扩大规模和渠道、建设品牌的“综合实力较量”阶段。相较国内外乳业巨头的咄咄逼人,二三线乳企尽管占据“地利”,却不具有“天时”和“人和”,在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和下风。
因此,二三线乳企要走出窘境寻求更大发展,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上市则成了获得资金的最佳选择。
二三线乳企生存困境
随着原料奶价格、人工、运输等成本的上涨以及乳品行业门槛的提高,二三线中小型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生产难以为继,亏损甚至倒闭。
在经历2008年三聚氰胺乳业“地震”后,经过多年“野蛮生长”的内地乳业开始洗牌。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乳品行业的整顿和监管,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乳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如《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等。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在这轮乳业大洗牌中,抢占奶源成为乳品巨头的重点。所谓“得乳源者得天下”,在我国优质奶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奶源争夺日益白热化,全国性乳业巨头在到处跑马圈地。
目前,国内奶源有相当部分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山东五省区,占75%左右,且主要由三五家乳企垄断,奶源对中小乳企来说始终供不应求。
以伊利和蒙牛进军宁夏建奶源基地为例。据记者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北纬38度,海拔1100米—1200米,处于世界公认最佳养牛带,光照充足,水草丰美,是奶牛生长和泌乳的黄金牧场。
2010年7月,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在宁夏吴忠市正式奠基。伊利的这个液态奶基地总投资4.89亿元,主要生产纯牛奶、乳饮料、花色奶等系列产品。有资料称,伊利吴忠的这个项目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乳业项目。
随后,蒙牛对外宣布,总投资7.5亿元、日产达1000吨的蒙牛高端液态奶项目在宁夏银川市正式开工,项目分为生产基地和奶源基地两部分建设。蒙牛该项目的一期基地建设预计明年10月完成投产。
伊利、蒙牛两家建设新工厂,对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当地乳企宁夏夏进乳业来说无疑是庞然大物,也为其拉响了警报。
大企业对奶源的控制直接压制了二三线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间,其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除奶源外,近两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也令中小乳企苦不堪言。
江西一家地方乳品企业的战略规划部经理丁强(化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乳业已经进入争夺奶源、扩张产能、扩大规模和渠道、建设品牌的“综合实力较量”阶段,新一轮乳品行业正在洗牌。
丁强告诉记者,这两年,原材料上涨让他们公司不堪重负,收购价在涨、人工成本也在涨,直接减少乳企的净利润增长。
蒙牛在2012年年报中亦表示,乳企必须面对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原料鲜奶及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导致的成本压力。
业内一致认为,随着原料奶价格、人工、运输等成本的上涨以及乳品行业门槛的提高,二三线中小型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生产难以为继,亏损甚至倒闭。
上市是“逼上梁山”
现在行业里争夺奶源、渠道扩张和品牌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催促着乳企要到处去“找钱”,而上市则是获得资金的捷径。
2010年末,我国二三线乳企掀起一波上市潮。
彼时,短短一个月内,总部位于黑龙江大庆的环球乳业、与蒙牛不无渊源的现代牧业等内地三家乳企相继登陆港股,掀起一波乳企上市潮。
而此前,在内地、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国乳企亦不过十余家。
此外,国内地方乳企如福建长富、云南东亚、新希望乳业参股的重庆天友以及中原地区的河南巨尔乳业都在积极筹备上市计划,实现资本和规模的扩张。
“面对国内乳业巨头跑马圈地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二三线乳企要坚强地生存下来,就必须打破区域限制寻求更大规模发展,而这必然要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丁强认为。
乳业专家汤志庆表示,现在行业里争夺奶源、渠道扩张和品牌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催促着乳企要到处去“找钱”,而上市则是获得资金的捷径。
调查中,《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核心的奶源争夺还是渠道开拓、品牌建设以及人力财力的比拼,相较国内外乳业巨头,二三线尽管占据“地利”,却不具有“天时”和“人和”,在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和下风。
“据我观察,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二三线乳企表现出急切的上市需求,紧急上市筹钱寻求资金后盾。”丁强对《中国业报》记者介绍,尤其是2011年监管新政出台后,要求乳企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这大大抬高了乳品行业准入门槛,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因此筹集资金显得非常迫切。
“乳业一直是凭规模取胜,如果不上市融资实现扩张,二三线乳企成为乳业巨头囊中之物是迟早的事。”丁强说。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一线乳企已成鼎足之势,在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巨头四处扩张压力下,二线乳企正遭遇越来越强的资本压力,很容易就此成为兼并对象。正是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想要IPO并急于IPO。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我国乳业企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一线品牌主要由蒙牛、伊利、光明占据,其主导优势地位建立,品牌作用显著。二三线中小乳企主要有银桥、天友、阳光、雪兰、辉山等企业,这类企业近几年业绩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当前二三线中小企业与一线品牌差距较大,大多具有地域性和低价特性,核心竞争力较弱,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不少二三线乳企谋求上市。
据悉,3月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截止到2月9日,共有17家食品饮料和餐饮连锁企业排队准备上市。其中,13家拟上市的食品饮料企业中,广东燕塘乳业、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为区域性乳业企业,目前在国内乳业排名中尚未进入前十名。
3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发审委将于3月23日审核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等5家公司IPO申请。
资料显示,华南地区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广东燕塘乳业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主要生产、加工巴氏和UHT灭菌两大类液态乳制品及蛋白饮料。
据悉,青海小西牛乳业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自2002年起从事鲜牛乳收购及乳制品加工。小西牛是一家以乳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具有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核心产品为“青海老酸奶”、“青稞藏之宝”谷物酸奶和“托伦宝”纯牛奶。
梁铭宣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我国二三线中小乳企原始积累不足,使其后续竞争力较弱,加上国家对乳企的安全检测和准入门槛逐年提高,这也加大了企业的生存难度,鼓励二三线企业谋求上市,获取市场资本强化自身竞争力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乳企上市之路不平坦
近年来,国内乳业巨头不断跑马圈地,高压之下,越来越多的二三线乳企表现出急迫的上市需求。
尽管二三线乳企开始踏上新一轮的IPO之旅,实际上这条路并不平坦。
报道显示,拟在深交所上市的燕塘乳业此前曾发生好几起质量问题并被曝光,如2009年,燕塘纯牛奶惊现豆腐渣样异物;2011年燕塘牛奶现黑黄沉淀物 投诉无果;2012年3月,有消费者称燕塘牛奶隔天变质,怀疑牛奶含毒等。
除上诉乳制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外,燕塘乳业前员工曾因贪污公司财产被法院定罪。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及措施遭到外界质疑。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2008年皇氏、三鹿就在申请上市,燕塘也开始有此打算,而结果则是这三家中,只有皇氏一家利用水牛奶的概念崛起,三鹿已经消失,燕塘仍在努力中。
3月23日,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了小西牛IPO申请。由此,小西牛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梦想暂时破灭。
分析认为,小西牛IPO之所以被否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财务指标方面。小西牛营业利润率等各项财务指标与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等上市公司的差异较大,不太符合常理,其财务测算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存疑。
拟招股书显示, 2009—2011年乳制品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分别为3.64%、4.39%和4.99%。不过,同样是乳制品企业,小西牛连续三年保持超强盈利能力,同期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9.08%、20.74%、18.14%,明显高于同行业。以2011年为例,小西牛营业利润率为18.14%,远高于同期的上市公司两大行业巨头:伊利股份只有4.17%,蒙牛乳业也仅为5.64%。
另一个重要数据销售费用方面,2009—2011年,同行业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平均值为23.40%、21.53%、21.86%,而同期小西牛的销售费用率却分别为11.83%、5.30%、7.53%。
除财务数据方面,小西牛还存在神秘股东突击入股等情形,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此外,专家称,即使二三线乳企倾尽全力成功上市,也未见得未来一片坦途。
近日,二线乳企接连公布不尽如人意财报。
二线乳企代表性品牌雅士利财报称,2011年营收仅自29.54亿缓慢增长至29.57亿,净利润却由5亿大幅下滑至3亿。此外,皇氏乳业营收增长39.27%至5.7亿,但净利润仅增长2.08%至5811.4万。
王丁棉认为,虽然乳业已进入资本扩张时期,资金显然是这轮变局中最不可或缺的字眼,能控资本量增加通常就会在市场上有更多话语权,但其实盲目追求增资扩产并无意义,关键在于做强做精。即使业已登陆资本市场,二线乳企也并非立即解脱,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