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反弹重回负利率时代 分析称调控不宜放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1:58 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专家称,实际利率再度转负打消市场降息预期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较2月份反弹0.4个百分点。自去年7月份见顶回落后,CPI的同比涨幅已经分别于今年1月份和3月份出现两次反弹,且反弹力度均超出市场预期。多方分析认为,尽管CPI的再次反弹不会改变二季度物价水平整体回落的大趋势,但是它说明当前物价上涨压力并未消除,调控政策仍然不宜放松。尤其是3.6%的涨幅让负利率情况仅仅时隔一个月就再次出现,导致市场对未来存贷款利率可能下调的预期大大回落。
谨慎 通胀压力并未消除
如果说1月份的CPI反弹主要是由春节因素导致的,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的话,3月份的情况则更严重一些,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同时出现了反弹。
平安证券(微博)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微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3月份CPI环比上涨0.2%,剔除掉季节性因素后涨幅接近1%,说明3月份物价上涨显著。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是CPI反弹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数据看,2001至2011年这11年间,3月份食品价格除2004年外环比全部下跌,平均跌幅约-1.2%,本次食品价格环比上涨更值得关注。
3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样高于市场预期,也明显高于历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3月份CPI的超预期反弹值得警惕。一方面,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呈现普涨态势;另一方面,从食品细项看,权重较大的品种也出现了普涨局面,肉类、蔬菜、水产品和粮食价格涨幅均较大,特别是鲜菜和水产品3月份同比增速分别反弹了14个和3.9个百分点。我们预计4月份CPI增速仍将在3.5%至3.6%附近,全年CPI均值有上调的压力。”石磊说。
天弘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刘佳章表示,3月份CPI涨幅明显超出市场此前预期,蔬菜价格的上涨被认为是推动3月CPI上涨的重要原因。加上CPI翘尾因素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CPI站上3.6%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3月20日上调成品油价格对于CPI的中长期影响需加以留意。尽管CPI细项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指数占比权重不高,但油价的上行会直接影响各行业的物流成本,几个月后也将会通过农产品运输、化肥价格等方面显现。考虑到市场已进入开工旺季,成品油上涨对CPI未来数月走势的影响开始出现。简言之,通胀压力依然并未消除,仍需谨慎。
“展望未来数月,中国的通胀率将在上半年保持在4%的政策目标下方,但整体通胀压力仍然不可不防。”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说。他给出两点理由。首先,中国将在今年大规模推进公用事业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资源税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各地的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调价方案正在稳步推出,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面临价格上升的压力。其次,“二轮涨价”效应也明显存在,在食用油价格上调后,很多日用品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这表明很多制造商开始利用“行政性调控”相对宽松的时机,来还上一轮通胀欠下的“物价账”。
走势 二季度回落趋势不改
不过即使3月份的CPI数据导致市场对物价反弹的担心增加,但是机构仍然普遍认为,至少在二季度,物价涨幅回落仍然是大趋势。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3月份CPI掉头向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一面,但是属于经济运行的正常波动。CPI再度上扬的原因仍然同以往一样,是被食品价格上升所拉高的。在目前的经济基本面下,总的来看,今年CPI的基本走势仍然没有发生改变。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冷春和油价上调影响,近期蔬菜价格涨幅较大,引起市场对通胀再起的担忧。不过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随着天气回暖,蔬菜价格有望出现较快回落,引起CPI增速下降,物价回落趋势将进一步明确。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预测,二季度我国物价将延续回落态势,一季度CPI同比上涨3.6%,二季度上涨3%。他认为,当前抑制物价上涨的有利因素包括:经济减速;去年以来国家采取的降低运输成本、加大农业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的效应将在今年继续显现;工业品出厂价格显著回落,对消费物价的传导压力大大减小;翘尾因素明显收窄,从一季度的2.3个百分点减小到二季度的1.7个百分点。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微博)也认为:“今年二季度通胀率走低的概率较高。”他说,从农业部、商务部口径的每周食品价格来看,受益于肉价持续回落,3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环比先升后降。蔬菜价格先涨后跌,粮食、禽蛋、食用油等相对平稳。从统计局口径来看,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去年底回落至1.9%,近期则保持在1.6%附近,而去年头11个月均位于2%至3%区间。
不过,二季度之后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刘利刚认为,由于公用事业品价格改革和“二轮涨价”效应的存在,加上近期的很多实体经济活动数据开始出现好转,“中国的通胀压力可能在下半年再度上升,通胀率也可能在下半年轻易突破4%。”
影响 市场降息预期回落
随着CPI再次反弹,市场尽管仍认为本月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对二季度末可能下调存贷款利率的预期大大回落。
“在3月份的通胀数据公布后,中国的实际利率也再度转负,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市场对于中国央行降息的预期。”刘利刚说。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建议,鉴于物价上涨压力仍未消除,同时经济增长压力不减,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要适度,利率下调应十分谨慎。
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的上涨,主要是由农产品价格走高导致的。主要表现是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近来又出现了大葱价格的快速上涨。但如果是全面的通货膨胀,就应该是各类产品的轮番上涨而不仅是农产品上涨。治理物价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相对来说,货币政策倾向于总量控制,财政政策却可以更好地调整结构。去年治理物价主要采用了总量调控的措施。从结果来看,CPI全年涨幅仍然超过了5%,这值得反思。
黄桂田说,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金融抑制的体制背景长期存在的情况下,M2与GDP之比偏高是经济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总是会相对充裕,这不是靠短期政策就能加以解决的,必须在中长期加速金融体制的改革。从政府目标来看,以往都是保证物价涨幅在3%及以内,去年开始上调到4%。实际上近年的情况应该是物价涨幅保持在4%至5%之间就是正常的。
物价涨幅较高肯定会影响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既然当前物价仍呈结构性上涨特征,那就要考虑产生的原因主要可能不是货币泛滥,而是供应不足以及流通体制不畅。所以当前稳定物价首先是加强市场管理。包括加强流通环节管理,降低流通税费等。更主要的是严查市场囤积居奇的行为,尤其是在生活必需品方面,对炒作行为要加强管理。其次是加强财政补贴。补贴可以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三部分。前两种主要是增加供给,后一种则可以在短期保证中低收入者生活质量不过多下降。
货币政策的使用则应该谨慎。黄桂田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是以保增长为主,中国也不应该例外。今年政策基调定的就很符合这一情况,关键在于不要轻易变动。调控政策要保持延续性,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在货币政策中,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适度调整,但是市场利率不宜轻动。因为这两种政策工具对经济的作用是不同的。当前实体经济主要是信贷困难,下调存准可以增加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有助于缓解企业的高融资成本问题。但是降息只是下调银行利率,对企业获得融资所接受的实际利率影响不大,也就很难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