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逃不掉的中国需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01: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汪睛波

  农产品市场里“中国需求”四个字的出现频率可能远远高于其他任何领域。

  美国农业部也深信这个规则,该机构每个月的报告里关于中国进口谷物、产量及需求预测的笔墨丝毫不比巴西、阿根廷等产粮大国要少。特别在我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日益扩大、玉米进口也初见端倪的时候,在业内,中国的农产品采购已经和南美天气、美国作物库存及出口等并列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实从宏观上看,今年以来中国因素对美盘农产品价格的贡献几乎为负值。虽然2月18日国内年内首次下调存准率一度引发资金面宽松预期,但政策利多却只是昙花一现,存准率调整实质上是央行针对当前货币市场资金紧张状况进行的微调,与央行去年以来适度微调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整体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国内两会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5%,而此前中国已连续七年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在8%。经过数十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挑战,经济放缓将导致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

  矛盾的是,从进口量却看不出这种影响。尽管美国农业部今年2月和3月供需报告连续下调中国年度大豆进口量至5500万吨,然而继今年1月和2月进口低迷后,随着压榨利润改善、港口库存的消化以及对全球大豆供应趋紧的担忧,3月份以后中国的大豆采购开始恢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根据船期统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大豆到港量将明显增加,预计4月大豆到港量为470万吨,5月预计到港量580万吨,6月预计到港量550万吨,7~9月到港量预计在1380万吨左右。“和其他几乎所有商品相比,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更为刚性,受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过去几年中国的进口的确助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一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倒回10年前的2002年,美盘的大豆价格均价不过每蒲式耳500美分,玉米价格大约每蒲式耳200多美分,近两年它们的价格却分别涨至1400美分和600美分以上。市场价格飞涨的同时恰巧是中国大豆进口增长最显著的时期,2002年的中国大豆进口只有大约1100万吨,而去年我国的进口已高达5264万吨。虽然玉米价格的上涨与中国的关系貌似不大,但近两年也出现苗头,如2011年全年我国进口玉米为170万吨,比2010年提高了11.5%,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玉米127万吨,去年12月我国进口玉米57万吨。即是说,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目前市场已预计,2011~2012作物年度,中国的玉米进口量预估为500万吨。

  在大豆进口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飞跃,而玉米市场尚没有出现中国采购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超越大豆价格的涨幅。单看美国的农作物库存、出口、播种面积等数据,目前的基本面的确站在大豆价格一边,但重新加入中国进口这个变量之后,美盘玉米价格未来长期的上涨潜力实在还有待开发。在农产品战略安全受到影响的今天,左右大豆、玉米等基础作物价格的不仅有美国种植面积之争,二者在中国农产品采购单上的数量变化或许会使得各类作物价格不再符合传统的比价规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