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研究智慧城市 建设智慧海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11:46 来源: 《中关村》

  —— 访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尧川

  Research Intelligent City, Construct Intelligent Haidian

  “智慧海淀”以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区、打造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流数字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城市运行管理精细有序的智能典范、打造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的幸福家园五个方面为具体发展目标。

  "The Intelligent Haidian " will follow "Intelligent Beijing"'s development goals, and tries to mak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o a world class informatization level。

  文 本刊记者 程桔华

  自从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后,一时间,由IBM“智慧地球”战略衍生的“智慧城市”概念在中国各地政府间掀起一股热潮,被大肆推广。2012年3月7日,北京市政府刚刚印发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旨在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作为“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智慧海淀”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率先破土而出。为了深入了解智慧海淀建设的相关工作,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海淀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参与智慧海淀顶层设计规划工作的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尧川先生。

  智慧海淀建设的内核

  探密“智慧海淀”建设,其实就是了解“智慧海淀”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及管理模式。尧川强调,探究“智慧海淀”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即“智慧海淀”是“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智慧北京”是“智慧城市”在北京这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它区别于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而“智慧城市”则是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之上构建的信息化城市模式。因此,在谈“智慧海淀”建设时脱离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关键在“智慧”。然而何为“智慧”?在《新华字典》中对“智慧”一词这样解释:“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那么,智慧的城市是否拥有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尧川指出,现在我们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其实都是希望建立一套机制,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使我们的企业、城市、政府,像我们人体一样能“自我感知”和“自我处置”,从而使社会有一种良性的、快速的、便捷的方式,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管理、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更健全。智慧城市与非智慧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对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的方式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认为‘智慧海淀’的内核就是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体系的建设和不断提升。”尧川说。

  智慧海淀建设的体系

  在谈到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时,尧川提出了“六大体系”的建设。

  首先,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感知体系,就不可能称之为“智慧城市”。所以现代城市要走向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而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是感知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要建设信息高效传输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有线、无线,甚至是太空网络体系,它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地传递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第三,要建设综合信息应用体系。它与感知体系相适应,是各类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的信息综合应用体系。

  第四,要建设信息综合评价与决策体系,它相当于智慧城市的大脑,是智慧城市“智慧”的集中体现。

  第五,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运行规则与技术标准体系。这是保障智慧城市所有的信息技术运算逻辑和指挥调度的规则体系,让整个城市的运行有规则可循。

  第六,要建设城市社会伦理与社会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是知识体系的一个形态,就是社会道德伦理和法规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是一种软环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系。

  尧川指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应至少包括这六大体系的内容,在这六大体系建设中,应该优先建设城市信息感知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它们是其他体系建设的基础。同样,智慧海淀建设也应全面思考和规划这六大体系内容的建设。

  正如尧川所说,在各地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纲要中,大都将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但对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建设并不明确,也缺少体系化的规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指出,未来要建设“无线城市”,形成覆盖全部平原地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网络试点。建设城乡一体的高性能光纤网络,实现光纤到企入户,覆盖全市各社区(村)。加快有线电视高清交互改造,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提升政务信息网络的性能,有效利用卫星通讯技术保障应急指挥,加快建设政务和公共服务高清视频传输网络。按照 “智慧北京”发展战略,“智慧海淀”以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区、打造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流数字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城市运行管理精细有序的智能典范、打造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的幸福家园五个方面为具体发展目标,以期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幸福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海淀区成为市民宜居生活的标杆城区。

  “现阶段,我们的城市还处于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始阶段。”尧川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会对城市发展和建设,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总体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上,“智慧海淀”建设应当优先满足当前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打造智慧海淀的优势

  在IBM提出“智慧地球”后不久,海淀就着手打造“智慧海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跟进研发,跟进应用,跟进投入。记者从海淀区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获悉,“十一五”期间,海淀区在综合处置和共享信息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完善了“一个平台、两套体系、三大领域”的信息化总体框架。

  在谈到建设智慧海淀的优势时,尧川说:“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的智力资源,让海淀无论是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还是在信息数字化阶段,一直都在引领北京,乃至全国,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阶段,海淀区也将会走在全国前列。”具体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海淀区宽带接入用户数达59.9万户,其中FTTH(光纤到户)用户达29万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20M,城区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M。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规模部署,覆盖率超过90%,其中五环内覆盖率达到100%,3G用户超过60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积极推进双向改造,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覆盖绝大部分家庭。目前,海淀区已经启动了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作。

  全面深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海淀区政府管理和多数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内部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海淀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如神州数码、用友、中科软、联想等,引领全国信息化服务。

  信息产业发展引领全市。在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也形成了中关村特色行业板块。截至2010年,在全球各类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上市企业达到97家,占全区上市企业的55%。2010年,海淀区离岸外包收入达到8.03亿美元,占北京市的52.2%。

  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海淀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文件,与北京市建立了联合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机制,通过设立多项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要素建设取得突破,在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推广正版软件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政府内部基本确立了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相继建立了一批信息化行业协会和功能性服务机构。

  尧川认为,上述四方面的优势为“智慧海淀”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海淀区率先迈出“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根本所在。

  正视智慧海淀的难点

  尽管海淀区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显著优势,但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光纤接入方面,海淀区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日本是全球接入带宽排名第一的国家,达到61M,韩国次之,为48M,而中国平均仅为1.77M,海淀区目前为2M,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尚有很大差距。无线宽带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全区统一的物联网传输网络尚未建成,智能传感终端部署仅在有限范围内试点,城市级的感知体系尚未规划。

  “海淀区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尧川认为,智慧海淀建设的主要难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转变,三是社会信息共享。

  打造“智慧海淀”首先要靠技术创新,推动智慧海淀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靠直接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工业大生产的标志;电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每一次的技术创新或发明都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没有技术创新做支撑,其他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

  其次,支撑技术创新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也很关键。尧川指出,现有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是制约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间接地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因此,现有的管理机制也应从单一投入模式向市场化运营模式转变和创新。

  第三,全新的社会运行管理模式中社会信息共享涉及到各种隐私,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管理模式、人的意识的支撑。提升信息安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公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智慧城市良性运行的根本。

  除此之外,人才聚集和社会氛围也很重要。“如果出现一个新事物,大家都排斥它,那样的环境就很难支撑创新。”尧川说。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尧川表示,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海淀”建设在海淀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海淀区经信办的直接指导下,将为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模式,积累经验。中海纪元公司将和区内信息化服务企业共同为“智慧海淀“建设出力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