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黏”住爱尝新的消费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马可佳

  “一个企业要成功,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埃森哲大中华区消费产品和服务行业董事总经理黄伟强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是因为产品和技术创新推动;有时则是一种经济周期的反映。

  黄伟强认为,新兴市场如今正处在消费行为发生巨变的风口浪尖上。

  “一个快消品企业如果要成功,要做到四个方面:第一,快速的新品研发和产品的创新;第二,准确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第三,一个满足个性独特的特色;第四,营销渠道能尽快让消费者来消费。”黄伟强说。

  应对全球忠诚度最低的顾客

  厂家选择发布一款新产品,比如一种新口味的汽水,或者是一个新品牌的化妆品。在不太了解新产品的品牌和功能之前,有多少人会仅凭宣传带来的第一印象去尝试购买这款新产品?

  根据埃森哲最新调查,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最高。选择愿意尝试新产品的比例在中国达到56%,而在欧洲等国家愿意接受新产品顾客的比例仅有36%。

  结论是:“中国人更愿意尝新”。换句话说,中国人对品牌的忠诚度最低。这或者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换手机最频繁。苹果公司每次的新品发售,在中国都大获成功。而在欧洲,手拿老手机的用户比比皆是。

  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变化之快,如同人生一样难以预测。“产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有一个特色,就是快速出新品。这是快消企业必须牢记的一点。在中国很多的企业,它成功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出新产品,哪怕包装改一改,或者在广告诉求上推出一个新的理念。”黄伟强透露出快消品在中国成功的秘诀之一。

  宝洁公司旗下洗发水飘柔就是一个快速应变的例子,从1989年10月进入中国以来,20多年来,飘柔不断推出新的包装、系列、规格、广告、香氛、价格甚至产品本身。快速创新和不断拓展的渠道让飘柔赢得了更多“爱尝新”的顾客。

  关注新的趋势

  在埃森哲最新发布的《亚洲消费品趋势》中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中欧、东欧以及中东地区的新兴市场同样出现了一些显著的新消费趋势。

  这些消费趋势包括:1.财富的两极分化导致消费者的价值观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2.城市化进程促使消费者更加追求便捷性;3.消费者渴望定制并参与产品的创造与体验,“共同创造”产品;4.移动互联网带来消费模式的改变让消费更具协作性;5.对个人和环境健康的绿色产品更受欢迎;6.老龄人口对于产品有了更多需求。

  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和趋势正在逐步影响着消费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亚洲的多数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过程,尤其是以中国为主,到2020年,中国近6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8亿多人是城市居民。此外,科技的浪潮不断涌现,如果不出意外,到2014年,消费品企业互动营销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增长幅度居各个行业之首。”

  应对消费者的复杂口味

  究竟该如何适应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口味?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埃森哲通过调研发现,所谓的“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存在。

  一方面,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百万富翁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促进了高档商品的热销。无论是奢侈品牌路易威登,还是法国保乐力加集团生产的马爹利,在中国的簇拥者都在成倍增长。

  另一方面,新兴的城市人口还存在着“消费降级”,购物更加理性。他们尝试自己动手“在家用餐”或者“在家美容”、“自助旅游”,更多地购买商铺自有品牌和更为廉价的“淘宝”产品。这一行为变化具有“黏性”——这意味着,产品生产商必须付出大量努力来改变这种新的消费行为。

  与此同时,埃森哲发现,能够适应这一现实的企业就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小奢侈品”的出现,雅诗兰黛和维果罗夫均推出了小包装香水,以维持高端路线和偶尔寻求奢侈享受的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联系。

  而越能体察到消费者新消费趋势的企业越能够掌握未来。比如,由于快节奏的城镇化建设,城市生活方式让消费者更青睐“即买即走”的零售商品。因此一些推出易携带小包装的产品在城市获得了消费者青睐。再比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品牌公司和非品牌公司都在不遗余力,耐克旗舰店增设了一个自己设计球鞋款式的服务,尽管这种定制的价格不菲,很多设计最终价格超过千元,交货需要一个月,但依旧受到新兴消费者追捧。

  玛氏公司尝试举办了一个名为“我的M&M豆”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定制个性化糖果,可以自己选择口味、配色和包装。尽管参与度有限,但这一活动还是在第一天就大获成功,首日消费者的网络订购量达到800磅。

  能够灵活地运用新技术和新营销手段让消费者参与感更强,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比如全球网络零售商亚马逊公司开发了一款“价格参考”的应用程序,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扫条形码来及时比较价格,然后程序对产品零售价进行在线分析,如果价格满意,消费者可以通过同一程序直接从亚马逊网站订购产品,完成交易。中国的淘宝商城也有类似“比价”的软件,这一设计无异于从传统的销售卖场里直接分流走顾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