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垃圾围村,痼疾如何破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15:00 来源: 农村大众

  >编者按

  现在的农村,新楼房多了,农民穿着打扮时尚了,各式新家电都用上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然而在不少村庄仍然能看到生产、生活垃圾扔得到处都是。对农村的环境问题,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去年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省委书记姜异康对此批示:这件事情意义重大,影响广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要抓好落实,努力加以推动。

  随着乡村文明行动的深入开展,各地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本报今日刊登这一组稿件,目的是让不好的现象曝光,好的做法得到传播,让更多的乡村能早日告别垃圾围村,从而推动全省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

  有些村庄— 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本报记者 朱晓晨

  最近一两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多次进入媒体视野。并提出了一个新词“垃圾围村”。这个词并不是危言耸听,记者下乡采访时发现,有些地方农村周边的空地、沟渠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垃圾场。

  农村垃圾问题并非最近几年突然出现的,它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凸显的。记者了解到,以前农村并没有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主要是因为生活水平不高,没能产出什么垃圾。而如今,农村房前屋后的空地、沟渠池塘、学校附近成为生活垃圾的重灾区。

  在鲁南某镇驻地,村民就近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农田间的灌溉沟渠中。长年累月,生活垃圾已经堆满沟渠,开始蔓延到了道路中间。村民说:“清理垃圾全靠上边检查,有人来检查就突击清理一次,没人检查就一直堆着。”

  聊城一个村庄外,原本用来养鱼的池塘多年来积满了生活垃圾。村民侯先生说:“村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扔垃圾,只能扔在池塘里。”侯先生更担忧的是村民饮水安全问题,他说:“我们这里很少有自来水,村民都是自己打井。井不深,都是浅层水,这一池塘的臭水肯定会渗透进去,吃水也不安全。”

  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在灌溉沟渠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在泰安市,记者看到,一条灌溉主渠道被附近村民堆满了垃圾。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了农田灌溉时期,他们会专门清理这些垃圾,但这将会浪费不少财力人力。

  其实鲁南的一乡镇,对生活垃圾有处理方法。村民告诉记者,镇上由政府牵头专门成立了保洁公司,负责镇上主要街道的垃圾清理工作;但清理工作也仅仅局限于镇驻地的主要街道,“乡下农村根本没有什么处理措施。”这位村民说。即使是镇驻地的垃圾处理方式也很粗放,村民介绍说,村子耕地附近有很多开山石挖出的池塘,街道上的垃圾经过集中处理后就拉到池塘里统一填埋。

  影响农村生活环境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畜粪便。以前化肥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农家肥”一直是农民种地施肥的首选,人畜粪便在当时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阳谷县养猪场场长孟现壮说:“以前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猪,不过原来养猪不是为了卖猪肉,主要是为了攒粪种田。”而如今,化肥逐渐成为农民种田的首选,使用农家肥的人少了。人畜粪便的处理变成了一大难题。

  在各地农村采访中,记者经常遇到路边积攒成堆的粪便,刺鼻的气味让行人避而远之。养猪粪污随意排放对周边村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现壮为其养猪场投入了800万元,建成粪污处理系统。

  聊城的侯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农村种地都自己沤肥,生活垃圾大多转变成了田里的肥料。而随着塑料制品在农村的普及,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使得农民根本无法沤肥。

  ●告别垃圾围村 各地自有妙招

  平度:“一元钱”扮靓镇容村貌

  本报平度讯 (通讯员杨发鹏 荆志军 李培强)4月6日,走进平度市仁兆镇高村,宽敞的道路上不时会看到正在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谈起靓丽的村容村貌,高村党支部书记周世岐的话语里颇多自豪:“这都是‘一元钱活动’的功劳,现在我们农村的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一元钱能办什么事呢?现在一元钱能办的事还真不多。但在平度市仁兆镇,那里的一元钱却发挥着净化环境、美化家园的大作用。“村集体没钱,村民有抱怨,环境卫生问题就成了镇上的一件头疼事。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结合上级的有关政策,2011年6月,我们推出了‘每人每月一元钱,建立美丽家园’的活动。”据仁兆镇副镇长李春亮介绍,村民每人每月只需交纳一元钱,用来组建4—5人的环卫队伍,负责村庄的环境卫生的清理和维护。

  如今,仁兆镇有50个村庄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62个村庄建立了垃圾池,大部分村庄的“三大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垃圾发电 废物变宝

  本报宁阳讯 (通讯员桑学阳)4月9日上午8点多,国能宁阳生物质发电公司门前,前来出售垃圾的车辆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公司收购人员正忙着过磅和结算,刚刚拿到现金的茂胜村农民冯德贤一边数钱,一边高兴地说:“昨天下午我清扫了一下村头路沟里的树叶、杂草,没想到卖了63块钱。”如今,在宁阳县伏山镇,由于这家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并网发电,乡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都派上了用场,不仅解决了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垃圾变废为宝、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农村,庄稼收获后产生的秸秆、柴草等生产垃圾很让人头疼。伏山镇于2011年初,引进了国能宁阳生物质发电公司,企业采用丹麦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不论是作物秸秆、柴草、树枝树叶,还是生活垃圾,只要能够燃烧,公司都按发热量以质论价收购。

  管网进村来 污水再利用 “生物军团”让污水变资源

  本报临沂讯 (通讯员臧德三)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兰山区建起了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创新和应用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农村污水实现了从“危害”到“资源”的良性转变。

  兰山区集污管网建设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向外延伸建设主管网,村、社区、企业建设毛细管网,全部与主管网对接。目前,兰山区已建设完成的主管网共计58604米,除李官、方城和汪沟三个镇外,其余各镇全部覆盖。南坊街道小里庄村是兰山区首批铺设集污管网、实现污水进厂处理的村庄之一,污水流满街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不仅村里的臭味没了,雨季排水也更加顺畅,村内道路积水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沼气池“点亮”农村循环经济

  ●小沼气池:

   方便农户 洁净乡村

  本报沾化讯 (通讯员张华 风奎)“过去靠干柴烧火做饭,街道上往往柴草如山,如今,家家建起了沼气池,这柴草和人畜粪便都投入到沼气池密闭发酵,不仅村庄干净了,照明、做饭、洗澡也都用上了沼气。”沾化县黄升镇堤圈村张合泉谈着沼气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该镇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资金和改建技术扶持,鼓励村民建成沼气池1200余个,一家4口人建成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后,照明、做饭、洗澡都能解决。

  ●大沼气池

   一年“吃”下1.15万吨垃圾

  本报无棣讯 (通讯员蒋惠庆 王希英)牛羊养殖、宰杀、运销一直是车王镇五营中村的传统产业,以前街道两旁牛羊粪便随处堆放,屠宰牛羊所产生的垃圾下脚料满街横流,特别是到了夏天,污水遍地,蚊蝇乱飞。

  2009年9月,该村积极争取上级200万元款项,村民自筹202万元,新建成一个总投资402万元的大型沼气池,年可消化牛羊粪便及屠宰下脚料1.152万吨,可产沼气38.01万立方米,产固态肥3000吨,液态肥5000吨,年可改良土壤600亩。该沼气工程解决了困扰该村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

  沂水每年300万 鼓励农村建设环保设施

  本报沂水讯 (通讯员邱春标 田宝宗)近年来,沂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列为全县重点工作,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沂水县是一个养殖大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显得更为重要。从2007年至今,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生物环保养殖。目前,全县共建成规模化标准养殖场623处,其中生物环保养猪场298处。

  小村变成“花园”村

  乡村保洁员 统一服装上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