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招安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1:50 来源: 中国经营报张一君
在温州民间资本运营者看来,温州金融改革的代表意义似乎已经超过了改革本身。
温州金融改革的“十二项任务”中,第二项即是“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表明,决策者在承认民间金融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更为其打开了作为合法金融机构的准入大门。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得合法地位固然可喜,但规范有序运营的挑战更大,“十二项任务”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细则须明确
《中国经营报》:温州方面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温州金融改革“十二项任务”的相关细则,你认为细则最应该着重体现哪些环节?
保育钧:“十二项任务”对地方金融而言,几乎涵盖了温州民间资本一直期望的各个方面,比如“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温州只要敢,就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或控股、参股村镇银行。再比如“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民间资本进入PE、VC等领域都得到允许。再比如“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温州可以大胆地改革现有银行,推进现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再比如“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等,非上市公司之间的技术、产权转让、个人债券发行等都可以实行。
改革就是为了打破金融垄断,因此细则有一条必须要明确,就是突破村镇银行是否可以控股的问题,以前银行必须是国有银行发起并控股25%以上,“十二项任务”明确说可以参股,但细则要进一步突破,明确不但可以参股还可以控股。
充分市场化是最好的风险控制措施,对金融业风险而言,村镇银行才可能有倒逼机制。地方金融机构对本地的企业都比较熟悉,比国有银行更能避免呆账、坏账。
杨志勇:细则也应该着重关注金融组织和机构的发展,建立新型金融组织,特别是村镇银行。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对中小企业发展是利好。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市场规制形成了银行业垄断,民间资金需求难以在正规金融体系内得到满足,只能求助于民间活动。缺少监管的民间金融活动意味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新型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将使得更多的金融活动被纳入到监管范围。
此外,鼓励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也非常重要,细则也应该着重考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
马光远:细则不会有太大突破,温州只要能围绕“十二项任务”结合自己的实际出细则就可,且不可被媒体和公众的猎奇心理影响,做出不符合实际的事情,那改革就比较危险了。
监管定输赢
《中国经营报》:温州民间资本运营者多认为此次改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你认为此次改革能够给温州甚至全国的民间资本运营状况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保育钧:温州此次改革口子开得很大,从准入到监管,都放开了,诸如“利率市场化”等内容虽然没有批准,但也没有明确禁止。
改革能否成功,就看温州的胆子大不大,敢不敢闯。温州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而应该胆子再大一些,自己想做的,只要没有明文禁止,都可以大胆尝试。
马光远:温州金融改革不是温州自己的事情,人民银行、银监会、发改委都在参与,温州需要大胆试,勇敢闯,但不能蛮干,更不能有炒作心理,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改革。
温州民间资本不要仅仅看到政策的利好,还要考虑政策执行之后是否能切实为自己带来好处。比如村镇银行在发起人、控股方面有突破,但在网点、创建人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松动。比如小额信贷公司目前都在争第一家银行,有没有条件转,可否承担转后的运营,比如利率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小额信贷的利率有25%,转银行后肯定大大降低,利润也必将大大降低。很多小额信贷公司也许更多看重转银行后为公司带来的无形资产增值。转银行后得到的好处也就是可以合法吸收存款,再者,转银行后也要受到严格的监管。
杨志勇:改革对于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由于改革只是在温州,而非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改革的意义不宜高估。
《中国经营报》:有专家认为,此次温州金融改革是“监管定输赢”,监管不力是温州金融改革最大的变数,你认为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最大变数是什么?
保育钧:这次改革确定了温州金融业的监管、管理由地方全权负责。以前银监会对地方金融的监管都是垂直管理,地方金融办没有任何实权,改革后,地方金融办全权负责地方尤其是县级以下金融机构的监管。温州金融机构在具体操作方面大可以不必事事汇报。
此次改革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没有被涉及,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存款保险。这两方面没有涉及对监管而言也埋下了隐患。但温州民间资本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而应该看到这两方面虽然没被批准,但也没被禁止,可以大胆地试,周小川行长也说了改革可以有试错。
马光远:我认为在监管方面没有太大突破,地方主要管,不等于中央不管。风险控制对改革而言非常重要,如果风险控制不住,改革就只能失败。
杨志勇: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需要加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本不低,如何提供较好服务,挑战较大。特别是,此次改革不涉及利率市场化问题,民间资本是否能够做到合理定价是个问题。
新体系如何与原有的民间信贷活动衔接,也是一个问题。
相关报道
深圳金融创新 8方面24举措服务实体经济
4月12日,深圳市长许勤主持召开市政府五届五十三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家金融政策的要求和总体框架下,《意见》对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政策创新,从8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24项举措。
《意见》提出,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金融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市、区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要将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和信息沟通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大金融资源对实体产业支持力度。
《意见》在吸收借鉴各地经验做法、结合深圳市实际的基础上,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点:一是突出强调具体任务的指标化、定量化,提出了2012年金融业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涉及社会融资总量、推动经济战略转型、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量化指标,尽可能实现指标化、定量化,提出的目标可实施、可比较、可监测;二是突出强调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金融业要重点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外溢发展、自主创新实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支持,着力改善中小微企业和出口型企业融资成本问题;三是突出强调金融服务均衡化,着力引导推进金融机构在原关外地区和其他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地区的网点设置、业务拓展和服务提升。 根据公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