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King of the world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5 04:05 来源: 信息时报

  刘毅

  1912年4月10日,一艘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豪华的邮轮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往美国纽约。4天之后,这艘“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在冰冷的大西洋底。

  整整100年之后,2012年4月10日,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当天的票房超过7000万——这个数字,是美国本土的两倍。(3D《泰坦尼克号》4月4日美国上映,当日票房47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从上映时间的精心选择,就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对这部片子有多么重视,(反之亦然,片方对中国市场也似乎更加重视),确实,对于中国人来说,《泰坦尼克号》不仅是一部大片——它就是大片本身!

  虽然美国大片引进中国是从《亡命天涯》开始的,但是《泰坦尼克号》才真正让中国人体会到什么叫做大片。而15年后,重新加工推出,还能够票房火爆,创下中国影史第二的票房记录,是卡梅隆的胜利,也是其他电影的失败——被一部15年前的老电影打败。

  即使是这个星球上最知道什么是“3D电影”的人,卡梅隆也无法改变《泰坦尼克号》原本是2D拍摄的这个事实,很多拍摄时就已经注定的事情(比如利用浅景深来凸显2D的纵深感),是大神也无法补救的事情,所以,3D版的《泰坦尼克号》,只能说跟2D相比很立体,你要是用《阿凡达》的效果来要求,注定是会失望的。不过,跟这两年其他的“真人3D”相比,却毫不逊色——这只说明其他的3D有多么不立体,《泰坦尼克号》当然是伪3D,但是其他3D的效果,还未必比得上这部“伪3D”。

  所以,去看《泰坦尼克号》,技术上的更新只是附送的bonus,吸引大家涌入影院,其实还是“重温当年情怀”——3D的新杯子,装着“真爱无敌”的旧酒。《泰坦尼克号》打败所有新片,再度说明新不如旧——而当年可以上演的裸体画面,现在必须剪掉,似乎也佐证了政策上的“新不如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