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粤67县财收不敌苏三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1:16 来源: 一财网

  广东省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15日发布的《2011年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近几年来广东通过推进“双转移”等举措扭转区域差距,但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之间的“鸿沟”仍未消失。

  资料显示,至2010年,全省县域人均GDP为19852元,珠三角县域人均GDP为28590元,而粤西只有17578元,粤东为15573元,北部山区为17820元。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广东67个县市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52.46%,但GDP仅占全省19%,而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更只有8.55%。而同期江苏、山东和浙江县域经济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5.37%、59.56%和51.52%。

  “现在大家都预计未来几年江苏经济总量将会超越广东,如果江苏超过广东,那主要是依靠其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广东仍主要依靠珠三角。”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张建军说,江苏最发达的江阴、昆山和常熟三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广东67个县(市)的总和。

  财源拓展困难,财政入不敷出是广东省县域经济的突出问题。数据显示,广东全省6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仅为385.91亿元,仅占全省的8.55%,远低于财政支出,缺口超过200亿元。相当一部分县(市)的财政都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财力搞经济建设。

  与此同时,许多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政策也进一步加重了县(市)的财政负担。政府部门安排的公共建设项目,往往要求地方财政安排配套资金,而这种资金配套政策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视同仁”,没有配套资金就不安排项目,就得不到项目建设的资金,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粤北山区某市财政局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省里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因为跟专项转移支付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地方可以自己支配,这对地方的作用会更大。

  县域经济的基础是镇域经济。广东镇域经济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例如2010年,珠三角镇域经济税收总收入为784亿元,约占全省镇域经济的84.5%,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是其他地区的一倍至二倍多。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陈鸿宇告诉记者,广东县镇经济与苏浙差距较大既有历史也有现实原因,历史上广东区域发展就不协调,且过去广东把过多精力集中在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广东平原少、山区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离主要增长极较远,而苏中、苏北不但平原多,而且离核心区距离比较近。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双转移”和富县强镇等举措的推进,广东区域差距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报告研究显示,目前广东正在形成一个环珠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地区;在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当中,来自东西北地区的乡镇数量不断增多,已从去年的15个增加到今年的19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