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解了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这几天,一则有关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涉嫌铬超标被紧急叫停的消息,再次刺激了脆弱的社会神经。有网友愤怒地追问:“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

  违规胶囊涉及多个产品,也牵扯出多个知名药企。药企名气越大,产品数量越多,可能受害的消费者人数也会越多。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早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食品药品安全危机已然成为国人心头之痛的背景下,每一个新事件的曝光,无疑都是雪上加霜。

  应该说,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从立法到加强监管,呼声日益高涨,实际举措也有不少。但遗憾的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远未在深层次上得到解决——病症自然犹在,病情能不能说有所缓解,也还得打个问号。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解了吗?这是舆论无奈的感慨。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3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似乎就是没办法去除一些顽疾。食品药品安全案例的不断曝光,大大影响了国人的幸福指数。一些言语激进者甚至以“互相投毒”来形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依赖制度、依赖监管,沉疴当用猛药;二是呼唤社会道德重建,修补那些被击穿的道德底线。这两条路径须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光靠制度监管,不仅成本巨大,且会出现监管漏洞;仅凭道德教化,又不免失之苍白。

  其实,近些年来,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制度建设方面颇有成果。比如,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结束了此前食品监管中没有统一适用的法律的局面;又如,由副总理李克强出任主任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是在行政系统内完善组织架构的体现,以强化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可以说,一套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同时,在前药监局长郑筱萸案之后,药品监管方面曾有“刮骨疗伤”之举,制度建设力度也在加大。

  不过,制度建设的进步,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监管的成绩。这当中有个重要的问题,即是执法滞后于立法。一些监管者疏于监管,甚至将监管制度异化为个人或小集体寻租的工具。于是,从表面上看,监管制度越来越健全,但实质里,监管失灵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与监管失灵相对应的,是商业伦理的凋零,是无良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可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些人,早已对天地失却了基本的敬畏感,天不怕地不怕,只唯金钱财富的马首是瞻。丰厚的利益诱惑人的堕落,引诱人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违法成本很低,加上良心道德的约束缺失,其结果,必然是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胜枚举。

  显然,法律制度的建设,救不了道德的滑坡。重建社会道德,是今天中国必须正视的沉重命题。一个社会如果只谈财富增长,只重名名利利,却不谈灵魂的救赎,定然不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市场经济需要伦理基础,社会需要道德根基。不必讳言,道德的失落涉及每个阶层,而不仅仅是几个无良企业独有的疾病。道德土壤要从贫瘠变得肥沃,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道德建设不孤立于其他方面的建设,有好的政府与好的法治,才可能有好的道德土壤。

  说到底,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求解,不会单兵突进,必然是未来中国社会整体进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缩影。比如,倘若权力不能运行于阳光之下,监管失灵问题必然也会长期存在;比如,若社会整体道德在滑坡,又岂能只要求几个企业做道德楷模?这意味着,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就此问题孤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从整个系统角度去梳理,这个问题恐怕真的很难求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