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东亮 :波幅扩大暗示人民币升值基本到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8: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人民银行上周六宣布人民币日内波幅从1%放宽到2%。自3月初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的波动性已经明显提高,在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后,银行间结售汇市场和企业均无不良反馈,表明市场的承受力良好,此时扩大日内波幅,实为顺理成章之举。

  单边升值势头结束

  此次放宽人民币日内波幅,恰好处于上周中国公布经济数据之后,很可能是货币当局对经济放缓的一种回应,暗示央行已经无意继续推动人民币大幅升值,并表明央行已经认可人民币升值基本到位的市场观点。否则,在升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放宽波幅,将不可避免加速升值。未来3个月内,人民币波幅可能达到-2%-+1%,单边升值势头已经结束。

  从放宽波幅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银行间市场心态较为谨慎,为避免潜在风险,出现了将点差拉宽的现象,但整体运行并无特别之处,应该说暂时已经较好的适应了波幅放大的新规。预计在市场运行一段时间后,点差将会陆续恢复正常。

  而对于钞买钞卖价差扩大至2%,个人投资者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忧,这只是银行理论上的价差,出于竞争考虑,在正常市况下价差不会持续扩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日内波幅已从1%放宽到2%,这意味着银行对外牌价的单日波动可达600余点,进行涉汇操作需要格外注意价格的变化。

  关注美元指标意义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运行,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以往人民币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相关系数在正负0.7间浮动,但进入3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相关系数长时间稳定在0.75左右,这在汇改以来是比较少见的,表明中间价已进入追随美元指数的模式。从国际市场来看,多数非美货币与美指都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如果人民币与美指的相关性得以继续保持,那么意味着今后美元指数的强弱会成为判断人民币中短期走势的重要依据,这对市场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提供了新的线索。

  第二,央行是否会减少对即期汇率的干预。在以往的日内交易中,当汇率出现极端波动,触及或接近波动区间的上下限时,央行往往会对价格进行干预以稳定市场。波动区间的扩大,很可能代表着央行对日内波动的容忍度有了显著提高,干预行为将逐渐减少。反论可知,如果央行继续频繁干预市场,则放宽波幅将失去意义。为了验证这一点,可关注近期人民币日内波幅在突破1%,逼近2%的情况下,央行会有何反应。

  阶段性贬值忧虑可能重现

  日内波幅的扩大,将会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带来以下三点显著影响:

  首先,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忧虑可能重现。货币当局近期一再强调要加强人民币的双边波动,显示并不排除阶段性贬值的选项。在此情景下,有关人民币将出现阶段性贬值的忧虑可能重现,并影响到境内远期、CNH和NDF市场。从这三个市场来看,今年以来均缺乏单边市场预期,升贬值预期呈反复纠缠的状态,而境内DF与境外NDF市场则在3月份以来维持贬值预期,在一定阶段内,放宽波幅会让三个市场的贬值预期进一步发酵。与此相对应的,人民币掉期点可能会大幅攀升,从近期+50-+200点的区间,攀升到+300-+600点的区间,甚至更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定价成本。

  其次,可能会激发购汇客盘。一旦阶段性贬值预期发酵,可能会促使客户买入美元,并延后结汇操作,出现类似于去年底的市场环境,银行间结售汇市场逆差亦可能重现。这种局面难免引发恐慌心理和盲从心理,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认为在放宽人民币日内波幅后,央行会放弃中间价的主导权,中间价将会继续成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定海神针”,从而有效将贬值预期控制在一定幅度内。

  最后,将加大企业对汇率的敏感度和关注度。随着人民币波动性的不断上升,以及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与更加市场化的预期,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在阶段性贬值的过程中。企业在汇率压力下,对汇率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将会持续上升,对汇率避险类的产品需求将会增大,一方面这会激活诸如期权等冷门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也会激励银行和监管部门推出更多汇率类产品,以满足企业需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