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推错了”的背后是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13: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甘肃兰州市一块菜地被拆迁部门推掉。街道办承认系失误,因菜地和两个建设项目用地连在一起,施工人员“推错”了十几亩地,并称“大学生也会写错字,我们怎么就不能出点错呢?”(北京晨报4月16日)
推错了?
当地相关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对“推错”的行为,丝毫没有表示歉意。在说到怎么解决后继问题时,这位官员称:“推完之后补签协议就行了。”在谈到法律程序的问题时,这位官员如此坦陈:“有些事情不是一定要按条条框框、按法律一条一条来,那样的话很多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推错地”折射权力匪化
然而现在的情形却是,出了错的官员们自己首先原谅了自己,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认为存在“原谅”的概念,因为若“按法律一条一条来,很多事情就做不下去了”。如此这般,“推错地”这种事,其实就是权力野蛮、匪化的必然结果。
“推过了头”只因权力不受约束
然而,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犯错以后却能全身而退毫发不伤,即便惩罚,往往也是罚酒三杯或者温柔一刀,伤疤都没有,更不用说痛感了。显而易见,绵软的问责机制无形中助长了犯错官员的底气——错了就错了,有什么大不了。试想,如果“推错地”需要当地负责人辞职以谢天下,他早就霜打的茄子似的了,断不会如此盛气凌人。
推错菜地是假,漠视农民权益是真
征地违反法律程序的做法是对农民权益的漠视,推错菜地只是随便糊弄人的“挡箭牌”。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部分地方政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目无法律,随意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不是简单一句“推错了”了事,由此产生的后果当事人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抬高成本,才能纠错
我们很容易把某个犯错的官员骂得狗血喷头,但是要想让官员们都睁大了眼睛别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仅凭事后吐口水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用严厉的问责让官员们明白犯错误的成本高到了他们无法承受的地步,那么,公权犯错就会像疯长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推错地”让人不由联想起了前段时间被热炒的“保护性拆迁”。掩盖在重重帷幔之下“不可细说”的,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民众诉求的现状。兰州市用这样匪夷所思的借口敷衍公众,倘若每地都是如此,那么当民众“习惯”了相关部门的吹拉弹唱、借口连篇,乃至于“习惯”了怀疑,政府的公信力又当何去何从?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