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接第六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提花机生产的袜子比平板机每双净赚5分,不要小看这区区5分钱,但在大唐袜业群中产生的利润不抵是一个天文数字。

  说到自己,洪冬英表示她也有点“木”。1993年她随镇考察团到山东考察,她与其他团员在二三十万元一台的全电脑自动袜机前面面相觑,试想一双袜只能赚七毛钱到一元钱,要捞回机器成本不知要做到猴年马月。但在镇领导的敦促下,洪冬英孤注一掷筹资500万,率先从意大利引进了37台L314型全自动电脑丝袜机。1999年又投资1000万元从韩国引进一批全电脑自动棉袜机。她这一“木”,为大唐袜业同行加大技改投入带了个好头,也为大唐袜业转型升级安装了加速器。

  “大唐机器响,天下一双袜”

  在大唐王朝开辟的丝绸之路湮没千年之后,一条全新的袜业之路又从大唐镇起始。大唐袜业集群凭着无数高速运转的袜机,链接起一张完整的世界销售版图,直接出口到达的国家就有40多个,通过转口贸易和经销配送,大唐的袜子在世界各个角落流转。铸就了“大唐机器响,天下一双袜”的神话。

  要理清大唐袜业集群的形成史,可以从1990年代初算起,据大唐镇镇党委书记何平光介绍,1994年3月,镇政府划拨150亩土地兴建袜业小区,第一批家庭小作坊开始向规模工业区集聚。1999年初,占地3300亩袜业专业区建成,30多位私营业主争相进驻首期700亩的园区,使原有的那些“低小散”的袜业企业向“大而全”的规模企业蜕变,逐步形成一条社会化分工的袜业产业链,由此向产业集群进一步靠拢。

  产业集群是由一个个分散的企业集聚而成的,同样大唐袜业集群也孕育出一批袜子专业村和骨干集团。南山村共138户,总人口不过480人,外来织袜工人达2000人,袜机户110户,不办袜机的也是走南闯北做袜子生意。1977年南山村就有了手摇袜机,1978年发展到上千台,1984年率先购进电动袜机完成了第一次设备升级,1995年朱扬安的一把火烧得南山村旧貌变新颜。如今全村有袜机2000余台,其中进口全电脑自动袜机1500台,年产袜3亿双,袜业收入2亿多,人均收入近5万。配件、原料、定型、染整、包装、托运等一条龙服务,南山村成为大唐袜业的“民企航母”。可以说南山村是大唐“从一双袜子到一个王国”的缩影和“活标本”。同时也培育出诸如丹吉娅、情怡、步人、开倜、日盛、嵊峰、莎耐特、海盛、三星等一大批年销售过亿的核心企业。

  大唐袜业是一个无法用确切数字表述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诸暨市袜业集群织袜机达到12.7万台。织袜企业8879家(亿元以上企业29家);原料业1833家(亿元以上企业6家);纱线经销厂400家;缝头厂300家;定型厂100家;包装厂300家;设备生产业88家,印染业8家。拥有袜业研究所5家;轻纺产品检测中心2家;厂级研究组织30家。拥有商贸街道60多条、专业市场6个、货物托运线路60条和占地2500亩的省级袜业特色示范园区。从业人员近20万人,2011年生产袜子193亿双,年产值36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39亿元,实现利润46亿元,袜子产量是全国的65%,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强。并形成织袜、化纤、染整、机械、营销、运输等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一条完整产业链。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产业集群能与之相匹敌。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一语中的:“分散了,大唐有数以万计的形形色色的袜业企业;集聚了,便是一个举世无双的袜业超级集团。这就是一个地域品牌。”有人保守地估计,大唐这一地域品牌的无形价值逾百亿人民币之巨,这当然只是一个静止的数字,品牌是动态的,无价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