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热推绝对收益基金迎合本土投资倾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2:2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尽管近年来业绩做得非常出色,却迟迟转换不成规模效应。”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场总监日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诉苦”。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证券市场熊长牛短,股票型基金赚钱效应难以显现,“相对收益”的理念受到市场考验。
受到新基金募集资金难影响,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形成有效攻势,已经成为不少基金公司重点考虑的问题。仅从年后来看,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继续深耕产品线,在打造优势品牌的同时,推出一些适合“本土投资倾向”的产品,“绝对收益”概念产品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基金公司热推“绝对收益”
昨日证监会最新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南方基金在4月11日分别上报本息1年期绝对收益债券型基金,和本息3年期绝对收益债券型基金。这也是公募基金行业首次将“绝对收益”写入基金名称。
就在近期,南方基金旗下第二只纯债债基——南方金利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开始发行。作为国内首只不投资可转债的中长期纯债基金,主推的也是“绝对收益”概念。
在上周申报的基金中,除了直接把“绝对收益”写入名称外,国泰现金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广发双债添利型基金和中银保本型基金,也均是固定收益产品。
而在此之前汇添富基金申报的理财30天、60天和90天债券型基金,以及华安基金申报的月月鑫、双月鑫、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等,在产品设计和名称包装上,也颇有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意味。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是公募基金最为垂涎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由于目标投资群体集中,银行理财产品去年以来“爆发”,对公募基金造成冲击。
根据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报告,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表外银行理财总额增至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存款总额的4.2%、居民存款总额的9.7%,且较2011年初有9275亿元人民币的增长。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银信合作产品总额在2011年年底达到了1.7万亿元人民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南方基金最新申报的两只绝对收益基金并非首创,投资目标中强调绝对收益的基金有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和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混合,其业绩基准均为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数据显示,华夏回报的历史仓位调整相对灵活,最高仓位不超过80%,属于风险收益中等的品种。盛利配置契约规定股票仓位不高于45%,该基金在保守配置型基金中长期保持偏低的持仓。从中长期的表现来看,这几只基金的业绩都相对一般。
“在A股市场上做单方向投资几乎不可能实现绝对收益,而对于基金而言,要实现绝对收益就更难了。”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指出。
也是基于这一原因,这几只所谓的“绝对收益基金”,业绩并没有表现出绝对收益的特征,而与相对收益基金类似。在牛市里能够随着市场上涨,但是在熊市里也无法避免不了亏损。
产品创新抢滩市场份额
基金公司在绝对收益上大做文章的背景,是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一直主张的“相对收益”概念仍然难以深入人心并取得投资者的认可。在A股牛短熊长的背景下,“相对收益”概念的市场似乎越来越小。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市场热情持续处于低位,倒逼基金公司设计出更多更适合本土投资倾向的产品,或许对行业产生有利的引导。记者了解到,即使在证券市场成熟的美国,近年来部分共同基金也引入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推出了绝对收益基金。
以2011年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公司去年巨额亏损超过5000亿元,但由于基金规模的下降并不剧烈,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下降不多,在这一背景下,公募基金市场信任度几乎触及冰点。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不少公募基金首募规模中的四成左右来自帮忙资金,这一数据虽然未得到相关基金公司认可,但也反映出目前新基金发行的现状。
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该公司也有意推出类似的基金产品,目前设计和推广工作正在研究过程中。而且这一类型的产品也更受银行人士青睐,北京某大型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绝对收益产品颇受一些投资者欢迎。
然而也有基金经理认为,在做空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目前的绝对收益概念只是个噱头,并不能复制美国共同基金的案例,“从投资策略上来看,美国共同基金可采取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而目前国内公募(偏股型)基金对冲手段还不充分,并不能确保取得绝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