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课题组再发报告: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2:2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梅俊彦 每经记者 田文会发自北京

  昨日(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时隔2个月后再次发布报告,提出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基本开放。这篇题为《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报告认为,金融改革“先内后外”的次序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报告明确提出,“若要等待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最终完成,资本账户开放可能永远也等到不到合适的时机,最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可能已经失去。”

  今年2月末,该课题组曾发布篇名为 《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资本账户开放“三级跳”的时间表。

  不能过分强调前提条件

  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在两个月内给市场呈现两篇资本账户开放的报告并非常见,并且都涉及到改革当中的框架性内容。

  上一篇报告中,该课题组提出了“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和“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的三步走策略。

  到昨日,该课题组进一步提出“所谓金融改革次序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从中国实践看,‘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只是一种理想化设计,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内外协调推进并相互促进”。

  报告认为,“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主要是学者们沿用不可能三角以及利率平价等理论推演得出的结论,但是目前的经济现实不完全符合上述理论的一些前提,因此上述理论具有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报告明确表示,若要等待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最终完成,资本账户开放可能永远也等到不到合适的时机,最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可能已经失去。过分强调前提条件,会使改革的渐进模式异化为消极、静止的模式,从而延误改革开放的时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所谓次序,并非必须。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基本开放,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业界担忧风险

  近期金融改革的风潮突然刮起,继温州金融综改以后,深圳、天津等地均提出了金融改革方案。在汇改政策上,本周一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价围绕中间价的波动范围也从0.5%扩大至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我国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应既要考虑到综合配套原则,又要突出重点取得突破,其中重点和突破口需注意把握。

  上述报告指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当前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各项金融改革,渐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将开放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至于其中的风险,郭田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流露出担忧:“资本账户的开放必将带来国际资本大量、快速地流入流出,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对冲基金和热钱看到了中国的漏洞,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有魅力还是中国经济有问题,特别值得思考。因为到中国市场是通过机制和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开放顺序和流程的不对称,对我们的市场进行套利和对冲的行为。所以他们得到的回报率是很高的,我们面对的风险很大。”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谭雅玲认为,中国现目前金融改革,应当在应该把已经推出的某些领域的改革做完善和健全,这样对中国的金融未来有好处。

  上述报告也表示,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是循序渐进、协调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应该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