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行长选举带来新鲜空气 发展中国家分量加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10: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世界银行(世行)执行董事会4月16日选定美国提名的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墉为新一任世行行长,接替将于今年6月30日离任的佐利克。
在世行近70年的历史上,本次选举首次出现多位候选人竞选行长一职,也是发展中国家候选人第一次走上竞争舞台。这些新变化折射出世行发展进程中正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有分析乐观认为,此次世行行长选举给国际机构治理改革带来“新鲜空气”。
首次多位候选人参选
上周,世行执行董事会对3位世行行长候选人进行了面试。3位候选人分别为:美国提名的金墉、哥伦比亚前财政部长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和尼日利亚现任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13日世行证实,奥坎波退出世行行长一职的角逐。16日上午,世行执行董事会就新一任行长人选举行投票,选定金墉为第十二任行长。世行没有公布具体投票结果,但是声明说,“候选人获得不同成员国的支持”,这显示金墉的当选并非获得执行董事会一致通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就世行行长选举表示,中方希望新任世行行长能够不断推进世行的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也希望新行长能继续为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金墉,美国国籍,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5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他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顾问及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司司长,2009年出任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校长。他获奥巴马提名出任世行行长出乎外界预料,因为最近几任世行行长要么来自美国财经界,要么来自美国政界。金墉是一名医学和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拥有在发展中国家工作的经验,他将成为世行首位具备国际发展事务背景的行长。
自从二战中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直沿袭前者行长由美国人担任、后者总裁由欧洲人坐庄的惯例。去年,IMF前总裁卡恩因涉嫌性侵案辞职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曾呼吁打破这一惯例。此次世行行长遴选,史无前例地引入新的程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希望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机制、增加其话语权的呼声。
发展中国家分量加重
泰国媒体曾发表评论文章称,世行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在赶超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再依赖世行的贷款。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世行传统的政策思想形成挑战,世行应该广泛接受这些成功的经验。另外,世行未来资源的支持者将是新兴市场国家,而不是负债累累的西方国家,作为回报,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有权利要求在世行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在此次世行选举中表现得尤为积极。在与拉美国家共同提名哥伦比亚籍候选人奥坎波后,巴西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以求能选得一位“既有学识技术又能为发展中国家发声”的世行行长。巴西总统罗塞夫也在多个场合痛批欧美经济政策,并表示必须改变世行和IMF格局。
南非通讯社16日文章评论说,虽然发展中国家没有成功,但正在改变世行治理结构,其影响和分量在加重。乌干达《箴言报》17日分析说,多个候选人参与世行选举丰富了世行行长作用和未来世行发展方向。
尼日利亚《今日报》评论说,尼日利亚候选人最终虽未获得世行行长一职,但已经改变了世行行长候选人提名由美国“长期把持”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经济的力量天平正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倾斜。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来愈大,差不多已超过50%。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提出在国际金融机构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要求应得到重视。
遴选过程应该更透明
但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质疑遴选过程是否完全基于择优原则。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是世行第一大股东,而且所拥有的股份超过15%,在两大机构重大事务上具有否决权,因此,金墉胜出实际上是毫无悬念的。
被视为金墉最大竞争对手的奥孔乔—伊韦拉,在对金墉当选世行新任行长表示祝贺的同时,呼吁对美国主导的世行行长遴选程序进行改革。奥孔乔—伊韦拉对媒体表示,“时钟再也不会摆回从前了,显然我们要使这一遴选过程更加开放、透明和基于择优的原则”。
最近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发表《德里宣言》,该宣言称,“我们欢迎发展中国家提名候选人竞选世界银行行长。我们重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负责人应通过公开、择优的程序遴选。同时,新的世界银行领导层必须承诺将世界银行转变为真正反映所有成员观点的多边机构,包括其治理结构应体现当前经济和政治现实。世界银行的性质必须从主要协调北南合作转变为加强同所有国家的平等伙伴关系,以解决发展问题,并不再使用过时的‘捐助国—受援国’分类。”
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萨尼·穆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速成长的新兴经济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然而国际金融机构领导权却依然将它们拒之门外,这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世行和IMF必须适应全球经济力量如资源、贸易、投资和增长等转变的现实,否则将面临被世界经济新潮流边缘化或淘汰的危险。(记者吴成良、丁小希、苑基荣、王慧、颜欢、殷淼、强薇)
(责任编辑:彭金美)
点评
徐奇渊(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这次世行行长选举并未改变美国人把控世行的格局。美国在世行拥有15.85%的投票权,对决议拥有最终否决权。不过这次选举也反映出一些积极变化。这次选举第一次允许美国之外的国家提名行长候选人。由于世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成效饱受争议,加之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问题层出不穷,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并使其成为推动世界银行改革的重要动力。
从长期来看,美国在世行的主导权将经受更大挑战。其一,按世行现行的股份调整规则,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的提高以及对世行增资、捐助贡献能力的增强,其话语权将呈现确定性的上升趋势。其二,美国可能担心自己的份额被稀释,因此反对世行的大规模增资,但这将对世行能够发挥的作用产生限制。而同时,一些区域性或国家性的开发机构,正发挥着重要的替代性作用。例如,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在数年前就已超过了世行。由此可见,世行的改革之路仍将继续。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力是基础,而时间则将是最好的朋友。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