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注册制呼声再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21:38 来源: 21世纪网

董兰兰 2012-04-18 21:38:21  

  21世纪网 在征求意见稿公布后,IPO实行注册制的呼声再起。不少市场人士表示,IPO市场化的核心在于注册制。

  “IPO不审行不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内部会议上抛出的这个惊人问题,在征求意见稿登出后再次被公众关注。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IPO审批制扭曲了证券市场供求关系,是导致新股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根源。林采宜表示,主管部门的审批制度,正好背离了IPO审批制的初衷。

  “发审委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识破造假行为。名义上是为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确保上市公司为优质公司,但是实际上监管层没有那个能力。”林采宜称。

  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者可能并不需要发审委来替他们选择。只要上市公司符合上市规则就可以上市,其规则已经涵盖了成长性、盈利能力、商业模式、行业地位、技术含量等诸多标准,但发审委并没有真正的能力去识别一家公司的风险,不能担保上市公司不出问题。

  “投资者为什么总是受伤,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信息的不畅通,另一个方面是他们对上市公司信任,因为有发审委进行了把关和审批,大家觉得不会出事,有监管层为上市公司的股票做背书。”

  发审委的标准未必是投资者选择企业的标准,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的发审委,却在强制性地替投资者选择。监管层并无能力为上市公司背书,却用公信力为上市公司进行不具名的担保,才使中国股民在股市投资中总是输的一方。

  同样,审批制导致了复杂的寻租过程,行政权力背后都有寻租空间,大量的行政干预容易导致制度性腐败。

  林采宜认为,监管层应该少一点行政干预,少一些权力的寻租空间,不应对权力过多留恋。没有政府为上市公司的信用背书,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会提高。

  对于林采宜的观点,有学者表示赞同。其理由与林采宜大致相同,认为中国本来就不适合搞IPO审批制。IPO审批权实际上给权力寻租和腐败带来空间。PE腐败现在已形成完美的寻租途径,因为它与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相比,更为隐蔽与表面合法化。废除IPO审批,上市的公司必然大量增加,才能降低整体的市盈率。

  更多的投资者指出,证监会应对造假等违规上市要零容忍,此外,监管部门还要有严格的上市退市标准、造假赔偿制度、强制分红制度等制度。

  要做到IPO不审,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长期以来,A股市场一直处于重融资轻回报状态,我国股市退市制度不健全,如果放开审核制度,很可能出现企业集中融资的情况,只进不出则不能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同时,目前A股市场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缺陷,并不时曝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丑闻,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监管层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事后追惩制度。(21世纪网 董兰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