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千年古港更名风波背后:泉州港抗议6年无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01:2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胡春晖 每经记者 朱宗文 发自广州

   4月13日,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蒋少怀向外界称,福建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保留泉州港。但目前为止,该信息尚未有正式官方文件进行确认。泉州港的名字虽然保留下来了,但更多事实显示,4月1日公布的湄洲湾整合方案酝酿已久。

   半个月前,福建省交通厅一纸公告,将泉州港几个港区整合并入湄洲湾港,“泉州港”的名称眼看将消失在历史中,此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拍打着社会各界特别是泉州人的心。清明前夕,福建省交通厅负责人的一句“但求所在,不求所有”更令群情激愤。

   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泉州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亦名刺桐港)因被誉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而驰名中外,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

   如今,“更名”风波却将这座沉默已久的“千年古港”推入了公众视野。

  是否更名仍无定论

   对泉州港的整合,来自民间的争议十分激烈。

   不少泉州市民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港口整合就要把名字也去掉?福州宁德港整合叫福州港,厦门漳州整合叫厦门港,宁波舟山整合叫‘宁波-舟山港’。现在不是抢着注册品牌,忙着文物申遗吗?怎么福建省要把‘千年古港’这个资源白白断送了。”

   “泉州港自唐宋以来是中国最著名的进出口大港。《马可波罗游记》专门记录了泉州的繁华。如果是湄州湾港并入泉州港,可以扬名,借泉州的品牌嘛。”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微博(http://weibo.com)中如此表示。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说,泉州港是世界航海史的一个象征和标志,此番更名,丢失的是中国在世界航海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名称,更将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贻笑大方的决策”,抹杀了世界航海史最重要的一段。

   “想不通为什么泉州港竟然会遭遇这样的对待?从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知名度,历史,泉州都应该是福建的龙头!”这是泉州当地民企匹克集团CEO徐志华的声音。

   据了解,厦门泉州商会4月7日曾就改名一事向福建省交通厅发函询问,至今没有收到回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4月10日亦向该厅发函,也未收到回应。

   除了3月31日的一纸公文和4月3日福建省交通厅负责人的一句“但求所在,不求所有”外,福建省交通厅20天来没有任何声音,市级相关单位两次公开表态“保留泉州港”的言论也未得到官方证实。

   泉州市常务副市长尤猛军7日表示,“泉州港将继续保留,并力争做大做强”,并称“湄洲湾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涉及港口、航道的管理体制,不影响港口的名称、地位和作用。”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于4月13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福建省有关负责人在泉州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保留泉州港。”

   厦门市泉州商会会长王晓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赞成港口整合,认为这是利省利民的好事,“但是关于整合后取什么名字,希望政府能慎重考虑。”

  湄洲湾港“上位”

   与泉州港的悠久历史相比,湄洲湾港可称为“后起之秀”。

   湄洲湾港位于福建沿海中部,被评论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设想建成“东方第一大港”的理想之处。

   上世纪80年代,湄洲湾被规划为中国四大深水港之一,其天然深水良港的地位世人认同,但其一直默默无闻,也不在我国公布的对外开放一类、二类口岸名录中。

   此番受争议的是“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资料显示,前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成立于2009年8月2日,是根据福建省委编办闽委编办 〔2009〕97号文件精神挂牌成立的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中国水运报》于2009年4月发表文章 《湄洲湾港口一体化雏形凸现》,介绍福建省委省政府在继2006年厦门和漳州两地港口整合后就着眼推进湄洲湾一体化,实现湄洲湾内港口同一名称、机构和建设等。

   2009年5月6日国发 〔2009〕24号《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把厦门港和湄洲湾作为发展临港工业的沿海港口,其中没有出现“泉州港”字样。

   随后,2009年11月2日,福建省政府审议通过的《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提出:积极整合港湾资源,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港口群。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等主要港湾。

   从以上不同时间的不同文件可以看出,今年4月1日公布的湄洲湾整合方案并非一夜冒出,而是酝酿已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看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信息发现,在关于“全省沿海港口生产”状况的通报中,2009年10月的通报中介绍了全省整体情况,11月份开始介绍个体港口,包括“厦门港”和“福州港”的情况。2010年1月份的通报中,正式出现了“湄洲湾(泉莆)港”的港口生产情况。此后每月的通报都会介绍这三个港口的情况。

   实际上,湄洲湾并不是福建省吞吐量排名前三的港口。据2011年福建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1年,厦门港、福州港和泉州港十几年来排名前三的格局几乎未有改变。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一名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09年开始,省交通厅召开会议就已经没有“泉州港”的席位,而泉州港做的任何规划既要上报省交通厅,又要上报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什么文件都要做两份报告,否则就会被退回来重做。”同时,在政府会议或文件中,“泉州港”的名称渐渐消失,虽说此前湄洲湾只有秀屿、东吴、肖厝、斗尾四个港区,但湄洲湾俨然成为福建省所有中部码头的代名词。

   根据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复的《深化湄洲湾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方案》,今年4月挂牌的新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将泉州港的3个港区和莆田港的兴化港区纳入管理,相应合并泉州和莆田港口管理局,并入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这对该省政府来说应该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办公处处长余贤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港口整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省委省政府早期根据海西规划(即《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者注)做的部署。”

  泉州港“抗议”六年

   “对于整合,我们完全赞同,但是整合后叫‘湄洲湾’我们觉得不妥,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提出反对意见。”泉州港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夏国基4月9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夏国基表示,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多次就港口名称要与交通部港口名称相衔接、港口的发展情况、泉州港的历史地位、国内外港口命名方法、港口城市品牌等为理由,对整合后港口的名称向省交通厅提出意见。

   据了解,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认为,整合后取名为“泉州-莆田港”比较合适,但是意见一直没有被采纳,省市之间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省交通厅3月31日的公告一下来,泉州港感觉“有点仓促”,“我们也是看公告才知道”,夏国基对记者说。

   对于外界传说的“泉州港保留,泉州港口管理局也保留”,夏国基表示不清楚,目前没有相关的文件公告。

   该局前述内部人士说,这种命名方法不符合国际惯例,“从古至今,国内外港口都是以城市名称来冠名港口的”,而经国务院确定的福建省行政区划上并没有“湄洲湾市”,根据“一城一港”的港口命名原则,整合后的港口名称实在不宜确定为“湄洲湾港”。《海西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厦门、福州、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泉州的经济总量一直占全省第一位,如果把泉州港从泉州市剥离,泉州将失去港口这一重要优势,不利于打造中心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月10日从泉州一知情人士手中得到的4份文件证实了夏国基和上述内部人士的说法。

   这份文件显示,泉州港从2009年就开始对“港口体制一体化”方案提出意见。其中,《关于<深化湄洲湾(泉州-莆田)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方案>的反馈意见》(以下简称 《反馈意见》)中提出,“对你厅提出的以撤销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莆田市港口管理局为主要内容的湄洲湾 (泉州-莆田)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方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是不适宜的。我们建议:以现有的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组建泉州-莆田港口建设发展委员会,作为省交通运输厅的议事协调机构。”

   《反馈意见》指出,2009年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成立后还存在两个口岸、两个海关、两个检验检疫机构、两个边检、两个海事问题,“湄洲湾港”尚未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的认可,湄洲湾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货源不足、恶性竞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份文件的撰写时间为2010年10月30日,另外3份文件与其内容相似,只是时间不同。

   “现在我们还照常上班,但以后能不能在这里上班就不知道了,”夏国基无奈地说。

  莆田港“躺着也中枪”

   微博上一名莆田网友说,“泉州港被改名,是省政府和交通厅的事,怎么很多人骂到莆田身上来。莆田什么也没说,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福建省交通厅厅长李德金这些天一直受到网友热议,一个背景原因是:他是莆田人。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专家林民书表示,“交通厅厅长刚好是莆田人,敏感时期刚好就成为人们的谈资。”

   为什么莆田港也被并了,莆田人没有一点意见呢?上述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内部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本莆田市港口管理局一直想命名为 “湄洲湾港务管理局”,但是湄洲湾分属两市,泉州港不同意,现在重新叫回“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反而合了他们的心愿。湄洲湾一直崇拜“妈祖”文化,记者打开“莆田市政府官网”和“莆田港务集团”的首页,看到网站上首先出现妈祖的形象,可见湄洲湾与莆田的历史情感比较亲近。

   林民书表示,一湾两制不利于港口发展,现在的名字讨论可能是地方利益在左右。目前泉州和莆田港口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一直以来也有竞争有摩擦。他认为,如果港口改名能带来效益当然最好,没有的话也不碍事,名字只是名字,重要的是怎么整合,“名字是商量不来的,但是港口整合一定要做,要协调好各方利益,赶快开始实际的港口发展”。

   一泉州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真没想到改个名字会有这么大争议。在我看来,泉州港这几年确实非常不好,很多码头都淤了。”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动态快讯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