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版 全球经济前景改善欧元区仍是最大威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02:08 来源: 金融时报

   本周二(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报告中该机构全面上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维持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判断,并大幅下调中国经济项目盈余的预期。报告认为,欧债危机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引起的国际油价高企,构成了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两大下行风险。因此,IMF呼吁发达经济体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应对。4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孙飞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已经企稳,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焕发出的持续活力以及美国经济的温和复苏。当然,欧债危机和高油价仍是近期风险的主要来源,但威胁或会逐渐减退。

  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获全面上调

  在2012年1月的报告中,IMF已经透露出较为乐观的情绪,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12年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全年增速为3.3%。本次报告中,这一数字被进一步调高至3.5%,2013年有望恢复到4%的增长率。其中,美国今年从1.8%上调至2.1%,明年从2.2%调至2.4%;欧元区今年从-0.5%上调至-0.3%,明年从0.8%调至0.9%;日本今年从1.6%上调至2%,明年从1.6%调至1.7%;中国从8.1%上调至8.2%,保持2013年8.8%的预测不变。

  记者注意到,与IMF同样保持乐观的还有多家全球著名投行。本月,高盛、野村证券、德意志银行、瑞银、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等纷纷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估。相比之下,来自世界银行的预测则较为悲观。世行在最近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2年的增长预期大幅调低至2.5%,2013年至3.1%。“从IMF的预测数字来看,新兴经济体依然发挥着世界经济引擎的重要作用,美国经济复苏也有望持续,欧元区经济的下滑幅度虽然收窄,不过经济衰退已经无法避免。”孙飞表示,尽管当前国际机构、主要投行大多看好世界经济前景,但世界经济依然面临一系列下行风险。这或许成为世行趋于谨慎的主要原因。

  当天,IMF还发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2017年之前的经常项目盈余预期。其中,中国预期被大幅下修,IMF预计到2017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将达到4%至4.5%,大大低于去年预计的7%。对于此次IMF调降中国经常项目盈余预期,IMF前中国区主管拉萨德表示,这将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增长主要风险仍在欧元区

  尽管全球经济呈现回暖之势,但IMF经济顾问、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在新闻发布会上依然发出警告,称:“世界经济令人不安,感觉情况可能会再次变得非常糟糕。”作为报告第二部分内容,两大下行风险被重点关注。首先,欧债危机形势依然严峻,仍是困扰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因素。报告指出,如果有欧元区成员无序违约,退出欧元区,可能会造成金融市场全面恐慌,存款客户挤兑银行系统。这很可能会传染到欧洲新兴经济体,造成政治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压力将远远高于雷曼带来的崩溃。

  与此同时,飙升的国际油价已成为IMF关注的另一大风险来源。IMF预计,石油价格如果上升50%左右,会导致全球产出下降1.25%。如果同时出现显著的金融动荡和新兴损失,产出所受影响会更大。其他潜在风险还在于,由于日本和美国庞大的预算赤字和债务规模,有可能引发全球债市和货币市场的动荡,影响某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活动。

  孙飞认为,从短期来看,欧元区危机和高油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力”或许会逐渐减退。首先,整个欧元区危机已经在欧洲央行积极救市、签署财政契约以及各国进行的结构性改革等的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缓解。尽管目前危机警报尚未完全解除,可以说,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对于地缘政治因素有可能引发的能源危机,如乙醇汽油一样的替代能源或许会缓解这方面的忧虑,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发达经济体需强化政策应对

  鉴于世界经济最大下行风险来自欧元区,本次报告花较大篇幅关注了欧元区的政策治理。报告呼吁,全球决策者,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必须调整政策来支持短期内依然疲弱的经济增长。在IMF看来,过度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将一些主要经济体拖入持续通缩或经济长期疲弱的状态。相反,如果发达经济体强化政策应对,金融环境继续好转,且地缘政治动荡消退的话,那么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比预测的更好。

  具体而言,IMF建议欧元区采取有节制的财政紧缩,并延续宽松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短期内,一系列的危机救助措施需要继续推进,但鉴于该地区经济基本面仍较为疲弱,结构性的经济改革应采取“温和渐进式”,循序渐进地展开,以避免在近期内过度压低需求,出现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局面。考虑到国内通胀率仍在可控范围,欧元区有余力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必须补充银行资本,更多地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提供支持。对于美国来说,仍有必要在中期内制定强有力和可持续的财政整顿路线,如果经济活动出现趋弱迹象,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日本由于国内通胀压力非常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保证实现中期通胀目标。

  在谈到新兴经济体政策应对时,IMF认为,政策制定者应将政策重点放在如何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的重大下行风险,同时缓解经济活动带来的过热压力和信贷高速增长、资本流动无常、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能源价格再次带来的通胀风险和对财政状况造成的威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