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国300县市将取消药品加成 破除“以药补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14:58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工作安排》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解决老百姓病贵的问题。

  全国300县市将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

  县医院改革阻力稍小

  在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中,《工作安排》提出,本年度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

  据财讯报道,2010年2月,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在将县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之前,公立医院改革陆续在17个城市试点,这些城市集中了大型公立医院,补偿高、人事复杂、改革阻力大。 总之,模式虽多,但至今并无推出样本。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路径一直有所讨论。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认为,选择“以县级医院为重点”,“阻力小,更易推进”。

  刘国恩还指出,县级医院处于城乡接壤处,承担广大农村居民群众的就医诊疗。他说,如果能将基层医院做强,农民能在县医院内治愈疾病,就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城市医院压力,同时对医疗服务成本控制有帮助。

   具体实施方案待探讨

  按照《工作安排》的要求,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要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但是,具体的价格如何确立,仍有待探讨。

  据财讯报道,医疗服务本来就是服务,各个医院由于实力不等,都有差别,采取国家统一规定的方式明显不可能,采取医院自己定价的方式,又会出现医院故意抬高价格的风险,那么,这样到头来,就又变成了百姓的一种苦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据媒体报道,部分地区药界对此表示担心,认为在药价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新增的药事服务费和技术费有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负担。陶福昕认为,理论上讲,国家政策对患者肯定是有利的,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待观察。 “那要看医院日后如何开药了,”陶福昕告诉记者,医院可能先对公开招标的药品取消加成,对于这部分药,医院可能会少开,而向患者开一些利润差价较大的药品。

  总之,取消药品加成,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看似简单,但是由于牵扯多方利益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政府理顺各层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在对医院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革,最终促进政策的落到实处,并发挥应有的效用,造福普通百姓。

  “以药养医”动力仍然存在

  4月19日证券时报发表的记者观察认为,改革之后,频遭公众诟病的虚高药价有望下降,而医疗服务价格将会逐步提高。

  然而,据新浪地产网报道,在一些医改研究人员看来,取消药品加成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以药养医”的动力仍然存在,弊端无法彻底解决。

  “取消加成,看似医生不再有动力开高价药,其实药品批发商或医药代表仍然会通过药品回扣等方式返还给医院,这条隐蔽的利益输送链条与是否取消药品加成并无关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立医院院长说。事实上,一些“零加成”的地区确实面临着回扣卷土重来的现象。

  专家认为,解决以药补医不是只有取消药物加成一种方式。“应该允许公立医院通过市场手段与供应商进行正常的购销买卖。”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建议。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给了他这样的启发,“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私立医院的药占比显著低于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他向记者具体解释说,私立医院采购药品主要是市场途径,可直接与供应商谈判。以双方都满意的价格条件成交后,不可能再留下太大的剩余空间作为流通中的灰色收入部分,回扣也就失去了经济基础。

  破除“以药养医” 先要改革政府自身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药价高,百姓就医难,医院脱不了干系,但是根源在政府。

  据财讯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称,要破除“以药养医”,首先要改革政府自身,要调整政策。

  有分析称,详解目前各类药品的价格形成过程就会发现,现行的各种新医改相关制度,早已为药价攀高留出了“空间”——国家发改委为药品定出的“天花板”指导价就是最大的伏笔;国家医保目录药中的乙类药品可由各省自行调整,基本药物制度也允许各省推出增补版,这等于是把药品定价权下放;而两种目录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分而治之”,也大大方便了企业公关、进行“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运作。

  很显然,在这一问题上,政府必须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从此次国务院的新规看,只是规定了医院的一些做法,并没有对政府层面上的一些政策、制度等做出应有的规定,加之医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此次取消药品加成,增加医疗服务收费想要真正落实,受惠于百姓,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编辑:尚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