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旸:缺少对冲工具(会客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2: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黄晶华

  华旸:缺少对冲工具(会客厅)

  日前,光大永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永明资产”)在北京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此外,合众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在6月正式开业,有望成为第13家资产管理公司。民生、阳光、中意、中信保等也在申请之中。

  维系了5年多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1”格局(9家国内公司、1家外资资产管理中心)在中国保监会重启批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后终被打破。伴随投资渠道和参与主体的增多,竞争显然已越发激烈。记者就此采访光大永明资产拟任总经理华旸。

  竞争白热化

  “重启之后,中小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可能会比较激烈。”光大永明资产拟任总经理华旸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分析认为,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虽然在这两年有所提高,但进入第三方市场的需求并不迫切,而相反,中小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由于成本上的考虑,可能会在第三方市场领域更活跃,即更多靠这部分业务来维持公司的正常发展。

  尽管批设的主体增多,势必带来竞争,但华旸认为,这种影响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需要看到,一方面保险资产有限,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的集中度过高,前5家大公司集中了70%左右的资金,剩下的30%则留给了十几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未来我们所管理的资金如果能扩展到保险资金以外,比如,做一些专户的产品,做一些社保基金的管理人,做一些公募的产品等。”

  当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更看好哪种投资渠道呢?“在我看来,第一是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因其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久期都匹配较好,所以,大家都希望这一领域能够放宽。第二是委托资产的管理。第三则是外延性的,比如看能否做一些专户的管理,其实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包括绝对收益、固定收益的管理,这些方面都是保险公司的优势,相对于公募基金,可能会更有效一些。”华旸说。

  发展遇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年报中公布的投资收益均不佳。这是否与资产管理公司水平不足有关?

  在华旸看来:“投资收益不佳与制度、机制有关。领域上还要拓宽,由于领域窄,所以大家才把所有风险都集中在了资本市场上。更重要的是,没有很好的对冲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

  除主体增多,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因素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交易席位的新政策也将给行业带来不小震动。此前,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证券交易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机构将采取租用或者特殊机构客户模式参与交易所证券交易。对于拥有自有交易单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租用交易单元(证券公司的)或参与特殊机构客户模式试点。

  显然,丧失交易席位,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但在华旸看来,并不用过分担心。“保险资金入市至今,总共节约的交易成本在35亿元左右,平均下来,每年也就5亿-6亿元的交易成本,相对于保险业的6万亿总资产而言,只是万分之一,因此影响不大。即便未来总资产不断提升,带动交易成本上升,但最重要的一点不应忽视,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派点,将促使合作券商的服务大大提升,包括研究服务、产品服务等等,借此而带动投资收益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