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益基金两极分化 国联安德盛安心接近清盘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01:3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南方基金4月11日上报两只“绝对收益”债券型基金,再度将“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争论提上案头,这也是国内公募基金首次将这一字眼用于基金名称。
偏股型基金近年来持续亏损,在发行市场难以取得基民的信任。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仅从债券型基金中引入绝对收益概念显然与投资者的期望相差甚远,整个基金行业也许面临理念多元化的冲击。”
几乎被市场遗忘的是,中国公募基金的绝对收益阵营中早已经有7只 “先行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仅从业绩上来看,个别基金非但未能取得绝对收益,甚至亏损严重。但是也有绝对收益基金风格突出,值得弱市布局。
7只绝对收益基金冰火两重天
在国内公募基金市场被“相对收益”概念一统天下的背景下,“绝对收益”概念基金还有些“小众”。
2003年9月5日,华夏回报混合基金首次将“绝对收益”理念写入基金契约。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国联安德盛安心、上投摩根双息平衡、长城安心回报混合、嘉实回报混合和华夏回报二号等7只混合型基金将绝对收益的理念写入基金契约。
由于证券市场近年来走势疲软,近3年时间没有这一类型的公募基金成立。公开资料显示,最晚成立的嘉实回报混合成立于2009年8月份。
由于在近年震荡市场中,偏股基金的赚钱效应缺失。从三年的业绩来看,7只绝对收益基金并非全部获得绝对收益,个别基金大幅偏离业绩比较基准和大盘整体走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择与目前点位较为接近的2009年4月1日开始统计,截至4月17日,长城安心回报收益率20.12%,在7只基金中排名最前,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二号分别以19.99%和19.71%的正收益紧跟其后,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收益率4.28%,也取得了正收益。
不过,国联安德盛安心混合净值跌幅却达到16.55%,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混合净值也折损了6.94%。国联安德盛安心混合契约中 “全程风险预算,追求绝对收益”的理念显然没有在最近三年震荡市中实现。
截至2011年年末,7只绝对收益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约300亿份,其中长城安心回报规模115.82亿份,华夏回报规模82.37亿份,华夏回报二号规模50.97亿份。
从业绩的角度来看,规模最大的“绝对收益”基金恰是近三年来业绩表现最为出色的三只,相反业绩表现逊色的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和国联安德盛安心规模只有0.53亿份和0.92亿份。
德盛安心接近清盘红线
作为国联安旗下唯一一只追求绝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国联安德盛安心三年收益率-16.55%的业绩表现,不仅无法战胜业绩比较基准,甚至远低于大盘表现。其基金份额业更是接近5000万的清盘红线。
数据显示,从2007年成立至今约5年时间,有三年时间该基金表现处于同类基金后1/4阵营。不过在2008年和2011年熊市中以-27.06%和-11.70%的表现居于前1/4,可见该基金业绩整体落后的同时,熊市抗跌的特性也颇为明显。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坦言,虽然这只基金仓位一直较低,但是仓位变化激烈,对于行情把握不够精准,是造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内市场做空机制并不完善,公募基金目前能够动用的主要投资策略在于仓位控制”,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绝对收益概念只是个噱头,并不能复制美国共同基金的案例,从投资策略上来看,美国共同基金可采取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而目前国内公募(偏股型)基金对冲手段还不充分,并不能确保取得绝对收益。
即使动用股指期货工具,“由于可用来操作股指期货的资产的比重限制在10%,因此,很难真正地对冲系统的风险。”上述研究人士指出。
这也使得目前国内市场存在的7只绝对收益基金更类似相对收益基金。从历史数据来看,华夏回报的历史仓位调整相对灵活,最高仓位不超过80%,属于风险收益中等的品种。盛利配置契约规定股票仓位不高于45%,该基金在保守配置型基金中长期保持偏低的持仓,这些基金主要依靠大类资产配置来规避市场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