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部委发出产能过剩预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22:0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避免新兴产业陷入“先过剩后治理”怪圈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有不“新”的危险并再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老毛病”。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预警,要求认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加强信息引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专家指出,目前新兴产业存在中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现象,虽然并非洪水猛兽,但要对其提高警惕,避免新兴产业陷入“先过剩后治理”的怪圈。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不少当初被视作“蓝海”的新兴产业如今却已成为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红海”。以新材料领域为例,目前国内碳纤维企业有近40家,去年产能达到5000吨,今年将达到8000吨。而全球碳纤维产能约为6万吨,2009年实际销量为3万吨,总体产能已经过剩。

  “新兴产业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是地方政府崇拜GDP,招商引资如火如荼,不计后果地开展GDP的大跃进;二是中央与地方利益不一致,财政收入与经费分配不完善,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各种工程项目和工厂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冒出来了。”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薛胜文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是因为开始时市场有利可图,从而吸引各市场主体争先恐后地进入。市场的供需关系就在产能过剩与短缺的交替之间取得了平衡。由于平衡是相对的,完全避免产能过剩是不可能的。但要避免产能严重过剩,从而避免资源过度浪费。

  事实上,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下,国家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着眼经济长远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警惕其发展过热的声音也始终不断。但也有专家表示,没有过剩就没有创新。

  “没有过剩就没有创新有一定的道理。”薛胜文认为,只有完成技术、人才、资金等在量上的积累,才能发生质变,从而形成结构、流程、功能等方面的创新。此外,重复建设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它们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可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促使企业技术改造与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不可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如洪水猛兽。

  “但产能扩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临界值,平衡后再向前一步便是万丈深渊,产能莫概能外,过剩将引起倒闭潮,而非孕育创新的温床。”薛胜文说。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如果管理和规划没跟上就很容易陷入“政策扶持—快速发展—产能过剩—综合治理”的怪圈。薛胜文表示,为了防止新兴产业陷入这个死亡怪圈,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环境容量等条件,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以“内集群外协同”的方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新兴产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此外,薛胜文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走出“先过剩后治理”这个怪圈,一方面需要深化改革税制,将税种侧重于消费税,从而引导政府藏富于民,关注民生,刺激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从而避免了各地政府一窝蜂地发展属于工业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自由竞争来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