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衡当为改革优先目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一位经济学家最近在某个论坛上谈到当下企业家精神的“没落”,认为一些企业为了讨要资源和政府勾结,不足取。他并称,要让企业守本分,首先政府官员要守本分。
透过这个谈话,可以读出两点信息:一是在这位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家精神(至少部分)在走向“没落”;二是企业家精神的低迷,跟权力与商业利益的互动紧密相关。而要消弭这种现象,关键是政府(官员)要守本分。
应当说,这位经济学家指出的问题,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个问题又实在要紧,政商关系若不能走出当下必须直面的陷阱,则企业家精神一定会大受影响。而众所周知,企业家精神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一旦企业家精神真的“没落”了,中国经济未来必失去很多的活力,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将更加艰难。
当下中国的政商关系,的确是很纠结地缠绕在一起,难以厘清。如果说时下商人们遵循的全是潜规则,没有权钱交易就一定办不成事情,这话不太负责任;如果说商人们多是在商言商,远离权力,那则是掩耳盗铃。这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得到好处,商人有意无意靠近官员;二是因为通行潜规则,商人不靠近公权力不行——前者主动,后者被动。
不难看出,理由简单,在这个处于转型期、以权力结构为主的社会中,即便是有钱的商人,在公权力面前还是弱者。在一个制度尚无法约束一些官员贪婪本性的市场环境中,商人被动走近权力的几率比之主动选择,要远为大。不是说精明的商人不懂得可能的代价,但形势如此,越是精明之人,越不会逆势而行。
媒体隔三差五就会爆出中高级官员因经济犯罪落马的消息,那些官员动辄被判死缓、无期的震慑力也不可谓不小。但现实却是,贪者前“腐”后继。有些官员抱着侥幸心理,贪婪无比,临到被抓之日,所贪之财却是分文未用,实在是相当的“悲剧”。
当下企业家精神的低迷,乃至“没落”,以及陷入窘境的政商关系,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而其他领域改革未能跟进配套有直接关系。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过于强势及由此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机制的破坏,既使得公共产品缺失,也导致反腐败形势严峻,当然还包括道德失范、信用缺失等许多其他严重问题的出现。
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曾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凸显,需要一个比较强势的政府去协调和解决,由此在制衡与效率之间,应略侧重效率。但了解国情者清楚,政府的强势在一定意义上出现异化,且强势也不意味着官员的权力不需要有效监督与制衡。因此,秦晓也认为,目前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制衡问题。
中国改革到了一个关键节点。谁都知道未来必须要深化改革,但围绕改革“路线图”却是不同意见甚多,各种社会思潮迭起。走向更具现代性、更有现代文明秩序的社会,改革目标自然繁多。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不一样,呼声也自然会不一样。
所幸,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成为共识。从体制内的主流意见,到民间的各种思潮,都会强调这一点。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已经越来越迫切。改革若过于缓慢,或会积重难返,贻误大事。权力制衡当为改革的优先目标,着重推进才行。
说到底,当前企业家精神的一些“没落”,以及政商关系呈现出的不健康状态,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求解,不能就事论事即可,而需要在整个改革的宏大叙事中,求得中观层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