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挫败感不是我们的必然选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从前有一双皮鞋,两只鞋子彼此相爱。可是有一天,它们失散了。一个变成了酸奶,一个变成了胶囊,它们以为再也不能在一起了。谁知道,它们在胃里相遇了……”

  如果生活经常被这样的段子缠绕,如果组成生活的正常元素纷纷“异化”为负面的伤害因素,谁的心情都好不到哪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年初发布的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说,“中国社会的气质正在发生变化”。

  表面看,这种混合着焦灼、担忧、愤懑、无助的“气质变化”,源自从食品到药品、从空气到交通、从菜价到房价、从学费到药费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从深层看,则和传统的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逐步耗尽,而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实现公义的内生要求不断被既得利益格局所阻有关。这种深层弊端,被描述为“转型陷阱”,它将伴随我们相当长的时间。

  一个社会的进步,可以从对问题的反思中找到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也可以从对未来的规划中找到动力,以梦想为动力。前者需要不惮于自我批评、不规避矛盾的态度,后者则建基于共同愿景和基本共识。就人性而言,虽然愈挫愈奋、负重抗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但大多数人更习惯于“信心产生信心,进步引导进步”的阳光法则。一个成功的社会也会有失败者,但一个失败的社会很少有成功者。今天社会中的抱怨很多,但凭借基本理性,当能判断出,中国不是一个失败的社会,成功是她的主色调。不必列举数字,不必全球比较,只要相互打量,就能看到绝大多数人在人力资本意义上的提升,在人的解放与发展意义上的飞跃。

  我们需要从对大大小小的“中国病”的不断追问中,改进与超越;更需要保持向上的热忱,在点点滴滴创造价值、创新价值的过程中,收获进步,收获信心,收获我们时代的最大主题——“中国梦”。生命总是需要相互激励和鼓舞,需要真善美的带动。挫败感不是我们的必然选项,它不应属于中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