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综述:英国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15: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伦敦4月24日电综述:英国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

  新华社记者 黄堃

  销量下跌,广告收入减少,网络时代的传统媒体或多或少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夹击下,这些传统媒体如何重新吸引受众的眼球?经历百年风雨的英国传统媒体产业在新时代所走的转型之路或许能提供一点启示。

  前不久英国曾曝出一桩丑闻,执政的保守党中有人明码标价出售与首相卡梅伦见面的机会,这是《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通过暗访获得的线索,但许多人却并不是在这份报纸上读到相关消息,而是通过在网络和电视上收看该报记者偷拍的视频画面,第一时间直观了解事件内情。

  一份有近200年历史的报纸,通过网络进行视频新闻报道,并获得广泛影响力,不能不说是英国传统媒体大胆突破、丰富报道形式并向全媒体方向迈进的生动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不同媒体形式所拥有的长处得到良好结合。《星期日泰晤士报》作为老牌报纸,已积累大量深度调查报道经验,得以首先挖出这个重磅新闻,并且依赖它长期积累的公信力,让报道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网络传播令报道效率大幅提高。相关消息在报纸未发行前就被第一时间播发在该报网站上,记者暗访所偷拍的视频随后更是在网络和各大电视台上被反复播放,起到了比单纯一份报纸的文字报道更强的传播效果。媒体曝光率大增,《星期日泰晤士报》这个新闻品牌的影响力自然得到彰显。

  传统报纸的经验和专业力量、视频画面的直观说服力、网络的快捷和全球性,共同打造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新闻报道。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做法并非仅此一家。其他报纸也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转型选择。

  (责任编辑:杨海洋)

  

  不论是老牌的《泰晤士报》、行业翘楚《金融时报》,还是《每日邮报》这种常发耸人听闻消息的小报,都在吸纳各种媒体形式的长处,推进“报纸+视频+网站”的全媒体发展。

  寻求转型的并非只有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在网络时代都积极地进行变革。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有自己的新闻网站,提供丰富的视频和文字新闻内容,从而完善自己的全媒体构架。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网络成为媒体发展的新热点。英国媒体及时跟上了这波潮流,在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中,用户可下载《泰晤士报》、BBC等各家媒体的专属应用程序,指尖一点就能随时获取各类新闻信息。

  发展全媒体并非只是简单地吸收和照搬已有的模式,因为这一过程还涉及“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将报纸内容放到网上后,必然会对传统印刷版报纸的订阅量造成影响。目前,像《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采取网络版收费的应对策略,但如今的网络上早已充斥各类免费信息,这种收费的做法本身就很难让普通受众接受。因此其他一些大报如《卫报》、《独立报》等仍坚持网络版供读者免费浏览的策略。

  无论如何,传统媒体机构云集的伦敦舰队街曾经的繁荣已一去不复返,英国传统媒体如今进行的各类探索和革新,至少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经济中得以生存下来,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继续保持传统新闻品牌应有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