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中国再平衡成绩斐然是否可持续存争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杨燕青 严婷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在过去几年内大幅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David Lipton)在华盛顿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确实,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成绩斐然: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例已从2007年的10.1%下降到了2011年的2.8%。

  这足足7.3个百分点的降幅让IMF不得不在近期大幅修正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预测值,并重新思考该组织一度坚持的人民币“被显著低估”的立场。

  然而,对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下降的原因,IMF与中国依然存在分歧:IMF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外部需求减弱的周期性因素,但中国方面却认为是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导致的长期结构性变化。

  经常账户顺差下降是否可持续?

  IMF在4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了对中国短期与中期内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的预期:今明两年这一比例将分别为2.3%和2.6%,2017年(中期内)最多上升至4%~4.5%。而在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中,IMF预计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在2012年将达5.6%,2016年将攀升至7.2%。

  国际上将经常账户差额控制在GDP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中国经常账户出现大额顺差是2005年以来才有的现象:2005年至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加快,全球贸易顺差出现大幅增长。其间,中国贸易顺差不断上升。2005年,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一举跃过4%标准线,达5.9%,并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2010年回落至4%,2011年进一步降至2.8%。

  “我们一直在试图解决的是,这一降幅有多少是来自中国所作出的调整,又有多少是来自世界经济放缓从而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下降。中国出口增速从过去的20%下降到了当前的10%,因此,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发挥作用。”利普顿对本报记者表示,IMF目前还在研究中国经济和经常账户的发展,现在还没有最终评估结论。

  利普顿指出,尽管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已大幅下降,但可能会在中期内上升至占GDP的4%~4.5%。

  对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的原因,IMF认为,主要是由于贸易顺差收窄,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需求周期性趋弱。如果这些地区经济恢复增长,顺差则可能反弹。

  但中国方面却并不同意这一说法。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IMF于4月21日举行的一场题为“亚洲再平衡:区域与全球影响”的讨论会上强调,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之比从2007年的逾10%降至不足3%,降幅的三分之二应该归因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易纲称,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城市居住价格大涨、社会服务支出增加,以及过去7年的人民币升值均在中国资本项目盈余下降的原因之列。

  此外,IMF还认为,中国的外部失衡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增长的国内失衡——高投资低消费。这要求中国采取额外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汇率调整,从刺激投资转为激励更多居民收入和更高消费。

  利普顿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再平衡的努力将在很多年内持续下去,这将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政策调整措施,包括对居民收入和支出的支持,从而让中国经济成为一个更加以内需为导向的经济体。这是一项需要花很多年、涉及多步骤的过程,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大步、快步地向前进。”

  但易纲认为,中国的内需数据遭到了官方统计机构的低估,事实上中国已经在重新平衡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IMF下月公布顺差下降对汇率的影响

  经常账户顺差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与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IMF对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的评估过程中,中期经常账户顺差一直都是其得出人民币汇率“显著低估”的重要判断依据。一国的经常账户盈余越高,该国货币被低估的可能性就越大。

  至少从2009年开始,IMF就一直认定人民币“被显著低估”。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多个国家都曾利用IMF对人民币的论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

  而此次IMF下调对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预期值无疑是对美国此前提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的观点予以了强有力的反驳。

  对于新的经常账户预测将对汇率评估带来怎样的影响,IMF指出,正在为评估实际有效汇率的“多边一致性”开发一种新方法。

  “我们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多边’比较研究,试图了解世界经济的不同部分——包括美国的赤字、中国的盈余以及其他国家,将如何互相作用。然后我们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更一致地作出调整,这需要更多时间。下个月我们就能对个别国家发表更多观点。”利普顿告诉本报记者。

  加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做出了自身的努力。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央行已将人民币日交易区间从中间价的上下0.5个百分点扩大至1个百分点,向市场发出允许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信号。

  “我认为中国此举是对经济再平衡以及允许汇率调整作为再平衡努力的一部分,所跨出的重要一步。”利普顿对此评价道。但他依然强调:“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经济尽快取得再平衡,取得持续进展,这是重要一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

  易纲在IMF讨论会上也表示,中国此举“旨在加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让市场力量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讨论汇率问题时,易纲还指出,过去两个季度人民币持续面临“双向”波动压力,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鉴于市场力量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易纲表示:“现在是或多或少地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减少市场干预的时候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