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被机会主义的教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1:1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反腐倡廉中有一个规律,每次查处官员,总会牵扯到和N个老板的权钱交易。这个规律如此明显,以致现在每到官员出事,一批老板便如惊弓之鸟,纷纷出去躲风头。

  梳理权钱交易中的官商关系,大多和土地出让、工程承包、政府采购、采矿权、经营特许权、金融准入等相关,显示出政府官员“行政管制——设租寻租”的明显特征。就此而言,那些倒下的老板多少有些“不得不从”的客观性。例如,早些年,一些私人企业因缺乏正常融资渠道,不得不通过结交政府官员和银行领导实现融资;因没有进出口自营权,不得不到处打点,借“牌照”出海。

  如果对倒下的老板们的业务详细分析,又会发现,那些从政府官员的恩惠和权力中获得的机会,很可能在未来变成陷阱。例如,这些企业的业务都非常多元化,显示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机会主义导向。查考历史,他们的不少业务都和官员某一时期的政绩要求相匹配,但“为官一任”离开后,业务没有后续支持,往往变成“包袱”;又如,这些企业在某些阶段超速增长后,总是自我膨胀以为无所不能,于是动不动就搞“大项目”,寄望官员大范围开绿灯,把获得各种优惠的“低成本运作”作为自身竞争力。殊不知,没有一定的内部管理能力,就算拿下这些项目,也是吃得下咽不了;再如,为了大干快上,这些企业习惯于“高杠杆”运行,一旦外部环境变化,现金流断裂,就会满盘皆损。

  反观中国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大多没有什么特殊背景,也没有仰仗官员恩惠、发大财发横财的机会,都是在充分竞争中走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没有寻租的大机会,也躲过了“被机会主义”的陷阱。靠市场不靠市长,反而锻炼了长期的竞争能力。

  民企有抓住商业机会的天然敏感,但一定要克制机会主义的冲动,特别是和特权结合在一起的机会主义诱惑。“被机会”的未来往往是“被陷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