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炳才:新型汇率机制正在逐渐形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14: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从4月16日起,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银行与客户间的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通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1%,从8.2765:1升值到8.1111:1,对美元汇率日浮动从千分之三扩大到千分之五,非美元则上下3%浮动。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谈话,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这一谈话,在媒体认为是“第二次汇率改革”。

  应该说,两次汇率改革的一个突出结果就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升值。第一次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升值,到2010年6月18日升值到6.8275:1,升值17.51%,改变了企业长期存在的相互压价竞争现象。

  而第二次汇率改革,汇率从2010年6月18日人民币兑换美元6.8275:1,到2012年4月13日6.2879:1,升值了7.90%,升值幅度超过了前期的平均年升值幅度。再谈到本次汇改。其实质是扩大浮动幅度,增强汇率弹性,增强汇率趋势和预期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当日开盘中间价的汇率日浮动范围达到1%,日波幅达到2%,与前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比,波动幅度就更大,在连续多个交易日中,波动的幅度也许会更大,这样,周、月、季度和年度的汇率波动幅度就更难以把握了。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升值幅度一般在2%-7%之间。但过去的政策是渐进性升值,预期比较明确,而目前的机制显然不再是渐进升值,而是合理、正常波动,随市场变化而波动,人民币的未来汇率趋势将很不确定,更难以把握。

  因此,本次汇率改革有利于彻底打消对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预期,有利于打破对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贬值的预期,使汇率预期走向不确定,更市场化。影响人民币汇率未来预期的不仅是弹性调整本身,同时,还有几个因素也在发生作用:

  一是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已经升值24.03%(从8.2765升值到6.2879),未来升值的空间有限。波动幅度扩大,未来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将更不确定,更无法确定是升值还是贬值。这有利于抑制无风险资金套利,尤其是长期资金套利,也会增加短期套利资本的风险。

  二是目前跨境人民币流动的渠道、规模在不断增加。渠道的扩展和规模的增加,对离岸人民币汇率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目前,政策已经允许境内机构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允许境外合法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同时,政策也允许企业支付人民币到香港购买外汇进行进口支付。

  人民币进出越自由,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影响越弱,持续性越差,这意味着人民币离岸汇率走势预期也将趋向不确定。

  三是银行结售汇外汇头寸管理制度的调整。今年4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从上下限管理调整为正负区间管理,这大大降低了银行持汇的风险,也增加了银行外汇头寸的灵活性,也增加了银行利益保障,但客户与银行交易的汇兑风险增加了。

  银行持有外汇头寸为负,则预期人民币升值,头寸趋向上限,则预期人民币汇率贬值。

  这几个因素,正是从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是真正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尤其是人民币项下的资本账户开放,将形成一种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即由外汇资金的跨境流动影响人民币汇率转变为人民币跨境流动或本币、外币跨境流动共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陈炳才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