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奇瑞吉利扩大外资合作 本土零部件技术破局尚需时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2:0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王政楠 每经记者 祝贺 发自北京

   随着中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海外零部件商开始入驻中国,导致本土零部件企业空间备受挤压。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汽车制造商 “各怀心事”。以长城、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试图通过收购或与跨国零部件巨头进行深度合作的方式,以期突破品质瓶颈;但更多的合资车企则沿着外资厂商主导零部件采购的道路在前行。

   虽然各家跨国公司都宣称要推进零部件采购的本土化进程,但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能捕捉到多少市场机遇,目前依然难以判断。

  自主品牌寻求高端合作

   零部件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短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曾在多种场合指出,国内零部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竞争力差。在这一背景下,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大肆抢占市场。

   统计显示,目前跨国零部件巨头已经在中国占据了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且在中国扩张速度和投产密度越来越惊人。

   最新的案例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缸盖生产商之一、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尼玛克公司日前正式落户重庆。另一个巨头博世在中国已经拥有50家企业,其中有12家合资企业。

   中国零部件业面临的形势愈发严酷,如何打破跨国零部件商设置的配套枷锁,是他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与汽车零部件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合资,甚至花重金收购该类企业,成为近几年中国本土车企在零部件方面发力的重点。

   吉利汽车3年前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DSI,不但丰富了汽车零部件产品系列,同时也提升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奇瑞近来也在零部件控制方面加大筹码。有消息人士称,奇瑞汽车全资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科技)会出让旗下的埃泰克汽车电子 (芜湖)有限公司60%的股份给德国博世,双方将合资成立新公司。2011年8月,奇瑞科技下属芜湖博耐尔与美国伟世通旗下汉拿空调株式会社启动了合资项目;2011年11月,奇瑞科技出让旗下的芜湖罗比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80%的股份给法雷奥集团,并与其合资成立了芜湖法雷奥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与跨国零部件巨头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本土车企获得有价值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有助于打破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瓶颈,并获得相应的利润分红;对于跨国零部件商来说,则意味着争取到处于上升期的大客户。

  跨国公司本地化进程缓慢

   对于合资车企来讲,跨国公司一方在零部件采购方面拥有主导权,按照行业惯例,都是外方将配套零部件带进来,这导致国内的零部件行业为合资公司配套的机会非常渺茫。而对于一般本土零部件企业来说,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致命的缺陷,同时企业投在研发上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这也与国际零部件品牌形成强烈的反差。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部分车企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比如,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品牌在研发规划期就把本土零部件商带入其研发流程,并让他们同步参与到启辰品牌整车研发与生产的全过程,这种正向研发、拒绝“被安排”的做法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意义重大。

   一些跨国车企的动作也让业界隐约看到希望。近日,本田汽车公司发布中期战略时称,本田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本地化进程。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提高中国本土零部件采购的比例。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指出,对于提高本土零部件采购比例,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开发初期阶段就和零部件供应商一起推进开发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本田在初期阶段就可以对中国本土的供应商进行更多指导和监督,从而高效地提高其在中国本土采购的比例。

   业内专家指出,如果本田真能做到在新产品开发早期让中国本土零部件商参与研发,不仅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而且在价格上也有绝对优势,这样本田汽车的成本竞争力必定会大大增强;同时,对于中国本土零部件商来说,重在参与是绝好的成本机会,但是跨国公司对其释放的核心技术能有多少,实际的推动意义又有多大,都还有待观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