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涅槃重生看东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9 04:56 来源: 经济日报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对比数据:2011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03%,利润总额达到51.68亿元,盈利能力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在三年前,东航每天还都在亏损,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15%,亏损额达138亿元。

  数字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故事?2008年底,刘绍勇临危受命,接任东航集团总经理、东航股份公司董事长,在他看来,东航人用三年时间全力以赴打了三场战役:破冰起航、迎难而上,打赢“生存之战”;兼容并蓄、“东上重组”,打赢“发展之战”;乘势而上、保障世博,打赢“扬名之战”。

  2008年底,时值国际金融危机肆虐。面对企业遭遇的严峻形势,东航人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打出组合拳。在刘绍勇看来,东航不仅面临企业的生存危机,而且面临员工的信心危机、旅客的信任危机,“三危”之下,最不能丢失的是什么?是精气神!

  2009年,东航实施了届龄干部提前退出、空缺岗位公开竞聘等机制,183名处以上干部退出现职。同时,103个中高层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200多名管理人员通过竞聘走上新的岗位,竞聘比例达67%,一时间,东航管理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优化,青年人的工作热情被极大激发,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东航共承运航班62万班,运送旅客近7000万人,货邮运输量144万吨,飞行128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34亿吨公里,飞机日利用率为每天9.8小时,航班正点率继续保持三大航第一,还被《财富》杂志评为“2011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

  在东航人看来,东航经营业绩的改变不是其最大成就,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公司的思维。尤其是明确了企业的发展形态——做枢纽网络型的航空公司。

  2009年以来,东航通过调整时刻和航班衔接来增加中转航线,东航在短时间内就增加了900多条航班,之后又增加了两三千条。东航人的体会是,既要抓住点到点的客流量,又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去做增量,虽然每位旅客的票价可能低一点,但客座率提高了,总的收入比原来线型航空公司的模式运行时要高。

  特别是2009年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的联合重组,消除了不必要的同城竞争,实现了价格共进、控制共行、航班共保、代码共享,资源得到统一使用。而“东上重组”的效应也得以快速显现,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盈利能力。

  通过资源整合,节约成本3.15亿元,减少重复投资6.8亿元,东航上航在上海两大机场地面服务代理的航班份额增至74.2%。

  重组的尘埃未定,东航又迎来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考验,东航人变压力为动力,以危机为契机,让世博保障成了东航的“扬名之战”。整个世博会期间,东航投入近7个亿,增收40多亿元,直接利润贡献近13亿元。

  东航在危机中重获了新生,携手国际航空联盟跻身全球客运十强,航空枢纽构建能力日趋增强。如今,东航调整国内国际的航班比例与时刻,形成了1614个有效航班衔接机会。

  东航在思考企业文化时,想到了一句话:“想到就到。”这句话的涵义是:“旅客想到的,我们争取做到;没想到的,我们争取替你想到;你想到哪儿,我们给你送到哪儿。”

  “在市场上纵横捭阖靠的是核心竞争力。”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马须伦说,未来东航首先要做的就是由承运商向服务集成商进行转型。

  东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保障部副总经理张晨雯告诉记者,东航正编织一张信息数据网,比如旅客对饮料、餐食的特殊要求,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所使用语言……都将呈现在飞机移动客舱PDA上,在旅客开口之前,乘务人员就会根据旅客个性提供“精准”的服务。“空中一分钟,地面十年功。”在东航营销总监董波看来,要让乘客在每一个与旅程相关的接触点上都能感受到东航的“真诚”,就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打造出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这就是东航持续保持业绩上扬的最大“奥秘”。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东航已经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即将起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