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群追逐梦想的“反候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1 03:37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陈 郁

  天热了往南方跑,天冷了往北方跑,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40℃以上高温、零下30℃以下高寒、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度过,这就是被称为“反候鸟”车队的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高”试验队。

  “三高”试验,是对发动机及车辆性能在极限环境中适应性的标定与检验,是发动机研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满足“三高”试验条件的环境,是每年寒冬时节的黑龙江黑河地区、酷暑时节的新疆吐鲁番,还有海拔4700米的青藏高原。

  潍柴集团“三高”试验队成立于2005年,队员平均年龄27岁,多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7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茫茫戈壁、巍巍昆仑、冰雪两河,在这些人迹罕至的沙漠、高山和雪地,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完成了上万组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标定,以及对8大系列120多个品种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试验、“三高”试验、整车道路试验等,累积创造公司及以上科技成果50多项,发明和申报各项专利技术70余项,编撰企业技术标准及各种技术规范100多个。

  为了检验发动机在高寒环境下的性能,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试验队都要来到黑龙江黑河地区。

  “最让我难忘的是2009年的寒区试验。”试验队队长常国丽说。那年的冬季格外寒冷,黑河地区的气温更是降到罕见的零下45℃。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温度最低的时候,常国丽和队员们就爬上冰冷的驾驶室开始工作。虽然穿着大头皮鞋,但过不了多久,双脚就被冻得失去知觉,唯一的取暖方式是不停地跺脚。“试验过程中,标定工程师不能戴手套,因为那样就操作不了笔记本。几小时下来,大家的手指冻得通红僵硬,疼痛难忍。温度越低,需要试验的项目也越多,我们需要从凌晨一直工作到中午,早饭都顾不上吃……”说到这里,常国丽再也忍不住泪水:“我们的队员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是他们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儿女在经受这样恶劣环境的考验,有时连一顿可口的饭菜都吃不上,该有多心疼!”

  同样,为了检验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每年7月,试验队都要到吐鲁番地区进行热区试验。

  为了保证在每天最热的时候顺利开始试验,当地时间早上7点,队员们就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工作。中午12点,正当温度最高、太阳最毒,别人都在避暑午休的时候,试验队伍准时到达试验地点火焰山开始试验。此时火焰山下的空气温度高达50℃,地表温度高达82℃,因为试验需要,部分队员必须坐在驾驶室里,却不能打开空调。驾驶室就像一个大蒸笼,队员们身上的汗水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即使这样,队员们仍以苦为乐:“谁也没咱幸运啊,天天免费蒸桑拿。”而在车外工作的队员则说:“你们‘蒸桑拿’,我们‘日光浴’!紫外线消毒的效果可比你们强多了!”由于在车外,这些队员身上很少有汗水,因为汗刚出来,就已经被太阳蒸发了。十几天下来,他们个个身上被晒爆了皮,鼻子干得直流血。

  完成热区试验,试验队会顺势辗转到青海格尔木。

  格尔木海拔2800米,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干燥缺氧、严寒少雨,生存条件恶劣。

  试验期间,队员们每天早上7点出发赶往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那里氧气稀薄,走路如同踩棉花一样,全身无力,倘若多说几句话,就会心慌气短、头痛胸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队员们不仅要自己动手准备试验,一路上还需要详细采集数据,认真捕捉问题,全面掌握不同海拔高度下发动机性能的动态信息。来回一趟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因为试验任务较多,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所需资料,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但是队员们从不叫苦,他们说:“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看到配装潍柴发动机的车辆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想到这是我们自己亲手研制、试验的发动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高”试验的征程上,除了艰苦环境的磨炼,还有生与死的考验。2011年10月14日,在青海格尔木进行高原试验时,试验队队员丰东旭、于超、赵蒙生在试验途中遭遇意外交通事故,不幸全部遇难。遇难时,丰东旭、于超年仅28岁,赵蒙生年仅26岁。

  噩耗传来,整个潍柴集团陷入巨大的悲痛。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事故发生后短短几天,全厂就有600多名“80后”高学历工程师踊跃报名申请参加“三高”试验队。他们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怀念逝去的战友,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追寻我们的梦想!”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心声·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