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上市公司成A股“变脸”主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00: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专电(记者 赵晓辉 陶俊洁)上市公司一季报刚刚落下帷幕,“变脸”成业绩关键词,而去年以来新上市的公司近四成净利润下滑,成为“变脸”主角。

  根据记者统计,2011年以来到2012年4月底,共有346家公司上市。343家新上市公司已经公布一季报,其中215家实现净利润增长,128家净利润下滑,占比37.3%,净利润下滑超过50%的多达40家。

  以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的佳讯飞鸿为例,这家公司2011年5月登陆创业板,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就亏损9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降低347%。而今年3月27日挂牌的首航节能上市即亏损,一季度报亏371万元。3月16日挂牌的茂硕电源上市后7个交易日,就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减公告,成为史上“变脸”最快的新股。

  每家“变脸”公司都给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释。首航节能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主要产品为电站空冷系统及其配件,电站空冷系统主要用于北方地区,受气候因素影响,每年一季度安装调试较少,一季度一般仅有少量销售收入或无销售收入,今年一季度,公司没有项目完成安装调试,营业收入为0元。而去年一季度,公司有一个项目其中的一台机组完成安装调试,同时有部分出口配件业务确认收入,因此2012年一季度同比出现亏损。

  但分析人士认为,业绩“变脸”固然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但如此大面积、大规模的业绩下滑,与过度的财务包装、提前透支利润也紧密相连。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说,监管部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审查上市公司业绩好坏上,把上市门槛提得很高,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门槛,进行过度的财务包装,把业绩拔得很高,一旦上市之后则“原形毕露”。

  年报、快报或业绩预报的“打补丁”现象是信息披露上的“变脸”,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属于业绩上的“变脸”。但无论哪一种“变脸”,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还会对投资者造成伤害。但两种“变脸”现象却变成了A股市场的“流行色”,监管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新股业绩“变脸”现象,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该重拳出击。一方面严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当行为;另一方面,也应严惩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没有履行勤勉尽责的行为。

  防止上市公司的财务“包装”和业绩“变脸”,关键还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向威达说:“监管重心应当放在信息披露和治理结构上,这样才可能减少由于虚假业绩和虚假信息导致的公司上市之后的业绩很快回落。”

  目前,剑指“三高”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刚刚正式公布,强化信息披露、加大中介机构责任成为其中的重要举措。证监会表示,对于盈利预测不能实现的中介机构和发行人高管将采取监管措施。这些或将提高拟上市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度,使投资者不再受困于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投资广场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