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厦门中小企业招工难 招聘方主动出击推销职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08:30 来源: 商务部网站

  或许因为大雨的阻隔,27日上午的厦门生源毕业生交流会比大多数人预想的要冷清,观望的多于咨询的,咨询的又多于洽谈的。而排队递简历的呢?几乎没有。

  记者发现,随着近年来应聘、招聘供求关系逐步变化,“招聘方是老大”的场景渐渐淡出,“招聘者”甚至隐隐成了“工作推销员”。

  几乎都是中小企业

  234家提供职位3200个

  网络、贸易、酒店、物流、证券、电子、地产、会计、婚纱、健身、影视、便利店……在交流会现场,记者发现,招聘方涉及各行各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几乎都是中小企业,“大牛”企业非常鲜见。

  薪酬方面主要集中在两千到三千之间,记者好不容易在某网络信息服务公司摊点发现五千月薪的“培训专员”招聘信息,却发现后面备注着“需两年培训经验”这种一般毕业生难以达到的要求。对此,记者现场随机采访的应聘毕业生普遍给出“总体薪酬不高,甚至偏低”的评价。

  纵观整场交流会,人气远谈不上火爆,但也不至于太冷清。市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有234家企业参与这场毕业生交流会,提供了约3200个职位。“这样的‘人气’是正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道,自2007年开始,这样的毕业生交流会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一般都会办一场,已成常态,由于举办较为频繁,所以除却“春节节后首场”之类特定的热门场次,人气一般都比较稳定。

  不再“跷着二郎腿”

  招聘者变“工作推销员”

  值得一提的是,招聘方以往“跷着二郎腿”等着应聘者上门的姿态出现逆转,这次招聘会上,不少招聘者主动出击,游走会场“拉拢”毕业生,并向毕业生“推销”职位。

  记者八点半来到现场时,整个招聘会场显得空空荡荡,只看到五六个人在张贴招聘简章。记者刚走入会场,就有一名便利连锁店的招聘人员迎面而来,把记者当做毕业生热情招呼,一会讲解便利店的薪资待遇,一会描绘未来的发展前景。招聘者好像拉保险一样主动而热情地“出击”,令心中一直敬“招聘方”为“老大”的记者一时反应不过来。

  九点半左右,求职者逐渐多了起来。某酒店招聘人员对一位站在招聘简章前徘徊的求职者,一直挥手打招呼,笑脸盈盈地说道,“坐下聊聊!没事,不要紧的。你很阳光,很有气质,适合做业务,没事,可以坐下来好好交流交流。”一家健身公司则在现场发起传单,意图用这种“简单明快”的方式把求职者吸引过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招聘人员干脆直接站到电梯口,对两个刚上二楼的求职者宣传自己的公司、待遇以及招聘岗位,并“拉”着求职者到50米外的招聘简章前,更进一步介绍公司。

  专业限定不多见

  无经验者也可咨询

  “很多应聘者经过,也不认真看一下,连我们招聘的岗位具体做什么都没明白就走了,我只好一直招呼经过的毕业生,提醒他们其实我们招的职位都不限专业。”一家股票投资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次招的销售职位以前也有一定的专业限定,不过现在应、招供求关系有所变化,人没以前好招,而这个职位又比较好上手,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所以干脆取消了专业限定。”

  环顾会场,记者发现,绝大多数招聘公告都只列出职位,并未要求专业。某动画制作公司招的虽然是制作动画的技术人员,但在招聘栏上也打出了“无经验者也可咨询”的条幅。“无经验者虽然要让我们多花时间培训,不过总比没人好。”一位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不过,专业性太高的职位我们还是会有专业限定的。”

  此外,记者发现,由于招聘相对变难,所以原本严格针对“厦门本地生源毕业生”的参会条件,近来也适当放宽了些,会场上不乏毕业多年的求职者,甚至还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分析

  招聘方开价低,求职者期待高

  中小企业招工难

  在场一位贸易公司招聘人员陈先生向记者分析道,由于近段时间以来,招工一直不容易,才出现了招聘者“推销”工作的情形,这在中小企业身上特别突出,之所以出现招工不易,主要源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不是应聘者太少,而是作为招聘方吸引不了人。”陈先生说,“如今劳动力成本加速提升,但是原材料价格上升、信贷成本上升、汇率上升……种种成本在上升,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吸金能力不如以前,所以往往难以顾及同样上升的劳动成本。”

  人才中心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由于交流会主要面向数量上本身就比较少的厦门本地生源,而且与外地生源相比,本地生源的生存压力较小,所以总体来说,对工作的预期会更高,这也是“难招”的一个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