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伦敦国王学院感受"中国温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10: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英国高校“中国热”持续升温彰显中国影响

  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畔,有一片大学校园,在其间往来的学子中可以看到不少东方面孔,图书馆楼前还竖立着一尊真人大小的孔子铜像。

  这里是伦敦国王学院,一所有近200年历史的英国著名学府。近年来这里求学的中国学生不断增多,关于中国的研究也持续升温,发生在这所位于英国心脏部位的高校中的变化,正是整个英国高等教育界近年来“中国热”的缩影。

  从一粒火种到中国热

  

  伦敦国王学院建于1829年,仅十多年后就迎来了最早的中国火种。校长里克·特雷纳告诉新华社记者:“国王学院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我们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设立了第一个中文教授岗位。”

  后来,由于国王学院是伦敦大学的两个创始学院之一,它的中国研究力量一度被伦敦大学抽走,但现在伦敦大学的结构变得松散,国王学院更多地被看做是一所独立的高校,它的名字也单独列在英国的精英大学联盟“罗素集团”中。中国研究在这里重新升温。

  “最近我们采取的重要步骤是在2008年成立了中国研究院,”特雷纳校长介绍说,“它关注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各个方面,致力于解释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作为一个主要力量崛起的现象。”

  出任中国研究院院长的华人教授姚新中说,中国近年来快速崛起,英国也随之在急速推进中国研究,像国王学院的中国研究院在创建之初只有他一个人,现在已经有十来名教职员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热情肯定还会升温”。

  不仅是国王学院,还有一些英国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中国研究机构,比如在牛津大学有中国研究中心,诺丁汉大学有当代中国研究院,还有的高校如伦敦大学学院正在打算成立类似机构,而与中国有关方面合作以教授汉语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更是遍及十余所高校。

  英国的中国学生潮

  这种研究兴趣的增长,是从英国面向中国的升温。而从中国面向英国的升温,近年来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中国学生涌入英国高校的大潮。

  在伦敦国王学院,最近几年来自中国的学生申请数量大幅上升,该校负责亚洲区推广事务的官员凯莉·麦克唐奈介绍说,“与2008年相比,去年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申请数量上升了3倍,我们收到了约5500份申请。”

  国王学院吸引中国学生的是一流的教学质量。在这里念书的中国学生敖子媛说,她觉得名列“罗素集团”的国王学院与其他一些英国大学相比,“教学和科研各方面都更加专业,更加高水准一些。”

  而在学校看来,中国学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术和文化两方面。特雷纳校长高度赞扬了中国学生的质量,认为他们的到来加强了学校的学术力量,同时也丰富了校园中的文化多样性。他说,中国学生已是“我们学校海外学生中数量最大的群体”,欢迎更多的中国学生前来就读。

  由于国王学院的规模不算大,这里中国学生的绝对数量在英国高校中不是最多的,现在有七八百人,只是近年来涌入英国高校的中国学生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据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提供的数据,现在英国各大高校中的中国学生学者数量已达12万人,这个数字近年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热度彰显中国影响

  

  英国高校中出现的“中国热”,实际上从多个层面反映了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姚新中教授分析说,在政治层面,英国许多政界人士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不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就会错失机会,而这种了解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高校的研究力量。

  在经济层面,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商业机会,英国企业与中国做生意需要更多懂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才,这也需要学校培养。

  综合各方面因素,也就不难理解英国高校中出现的“中国热”。这个现象在国王学院不是最早出现的,或许现在也不是最强的,但这里却有一个最好的象征——就是在图书馆大楼前竖立的孔子铜像。

  姚新中教授介绍说,这尊真人大小的孔子铜像是2010年在国王学院正式启动中国研究院的仪式上揭幕的,“据我所知这好像是英国高校中唯一的一尊。”

  的确,这尊孔子铜像既反映出英国对中国研究的重视程度,也显示出中国日渐融入国际化潮流。来到英国的不仅是一尊铜像,还有中国文化和大量充满朝气的中国学子。

  (记者黄堃司鸶)

  新华社伦敦专电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