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巴马访阿的时机、信号与悬念(国际观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1: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对政治家来说,决策本身固然重要,时机的拿捏也是一门高深技艺。美国总统奥巴马显然精通此道。

  5月1日至2日,奥巴马任内第三次突访阿富汗,夜色中到来,破晓前离去。为了配合他的时间表,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不得不在离午夜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候,为奥巴马的车队敞开总统府大门。喀布尔郊外巴格拉姆美军基地的官兵们也不得不深更半夜集合,打起精神聆听三军最高统帅的演讲。空中一号飞离阿富汗领空时,绝大多数阿富汗人犹在睡梦之中。

  但阿富汗的深夜,正是美利坚的白昼。奥巴马凌晨时分在巴格拉姆美军基地的演讲,就像事先掐了表,无比及时地赶上了美国新闻播报黄金时段。

  所谓突访,英文直译为“出人意料的访问”,实际上不过是指事先未经宣布的访问。看一看时机选择和内容安排,就明白事先思虑之周详,没有任何突然或出人意料的成分在内。本来,就美阿双边而言,战略伙伴协议草案4月中旬就已敲定,只需两国领导人赶在预定5月20日召开的北约芝加哥峰会前签署,而偏偏选择这一时间点,显然首先是看中了它的象征意义——亚洲时间的5月2日,正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毙命一周年。而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正是由于当时的塔利班政权一意庇护本·拉丹——美国认定的“9·11”恐怖袭击元凶。

  就美国国内政治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空档”。反恐、选战、撤军、美阿关系、美国利益,经由一个时间交叉点,顺理成章地联系在一起,向美国和整个世界传递出多重信号。

  不过,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并不任由人们的如意算盘拨动。奥巴马前脚刚走,塔利班的炸弹和枪炮,就给喀布尔的黎明染上血色。美国很想借美阿战略协议给塔利班一点颜色,但塔利班还以颜色的速度,却使关于其会否卷土重来的悬念,又深了一层。

  奥巴马使用了很多“结束”,但没有一次使用“赢得”或“胜利”。其实,何止阿富汗战争没有赢家,为区区一个本·拉登之死,十年来,多少死伤?正如曾角逐美国总统宝座的约翰·克里去年此时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所言:“本·拉登已被除掉,但他所引发的暴力、仇恨、战争,却并未结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