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日报:务实对话,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7: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人民日报:务实对话,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2月20日,美中关系协会副会长、中美乒乓外交的见证人白丽娟在纽约回顾40年前美中建交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5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就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深化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重大问题的沟通与协调,促进经贸等广泛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问题沟通等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美中关系的要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互利合作?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美国知名学者。

  “非常切实的合作关系”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包道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美中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切实的合作关系”,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2011年8月拜登副总统访华、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有力地推动了美中关系的发展。他认为,尽管两国政府内部都存在对对方的一些猜疑,但两国领导层仍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保持了务实的合作关系。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对本报记者说,中美关系中一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这一点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当两国关系产生摩擦时,竞争因素似乎在增长,挑战着两国关系的合作方面,但两国政府都认识到双方应当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努力合作。”她认为两国关系中存在的相互猜疑由来已久,且在某些领域还在增长,需要加以“小心管理”,以防破坏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

  在谈到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时,包道格认为这是解决美中关系中一些重要问题很好的机制,使美中双方来自各个领域的对话者进行沟通磋商。他特别提到,在经济对话框架下,中方正在努力解决困扰美国在华企业的一些问题;在战略对话框架下,人们则不应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期待值过高,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葛来仪指出,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经成为一个包含各种对话的总体框架,美中关系呈现机制化的趋势,“这非常重要”。她认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新设立的亚太事务磋商机制,“美中双方通过这个机制来消除一些误解和猜疑,从而推进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切实合作”。她还提到,对美中关系来说,双方高层领导人在下达指令给政府机构之前建立彼此间的对话与理解非常重要。对于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机制,葛来仪认为,美中两军之间“存在深深的互不信任”, 两军关系难以向前推进,因此在此机制下双方军队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磋商是“有希望的做法”,以期在包括海上安全和网络安全等议题上取得进展。

  对于一段时间以来媒体热议的美国“转向”(pivot)亚太的战略,包道格指出奥巴马政府事实上已经不再使用“转向”这个词,因为担心这个词过分夸大了美国政策的调整,并令中国关切美国的意图。他认为美中不会在亚洲陷入“新冷战”,因为两国领导层均理解底线何在。

  葛来仪指出,“pivot”一词意味着从一个方向突然转向另一个方向,美方使用此词让中国担忧美国实行遏制政策,并增加了亚太各国对美中战略竞争加剧的焦虑。但她认为,美国的确在进行“战略再平衡”,“重新平衡我们的军力、资源、注意力和精力”;美方希望其亚太盟友放心,美国即使削减国防预算,也将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能力。葛来仪表示,美国重视亚太地区的根本驱动力是亚太经济的迅猛增长,同时也是对区内一些国家呼吁美国更多参与亚太、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回应,但这并不等同于遏制中国或战略包围中国。她认为,美国希望与中国之间建立更多的信任与合作,但“某种程度上的战略竞争不可避免”,双方必须小心。

  葛来仪近日曾撰文指出,“美国欢迎中国崛起的声音必须配合以行动,以防止北京放弃和平发展战略,与美国进行零和对抗”。她表示,美国政府应在中国关切的一些问题上更加明确地表达立场,说清楚其政策是什么、不是什么,而非含糊其辞,引起误读和猜疑。葛来仪以菲律宾为例,指出菲律宾认为美国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声索,但“这并非奥巴马政府的政策”,美方应明确其相关政策。她又以缅甸为例说,美方应向中方说明美缅发展关系并非对抗或战略包围中国,应寻求与中方在缅甸进行合作,避免中方对美方政策的误读。

  中美应避免陷入“零和思维”

  美国亨利·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中国问题专家容安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保持区域以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方面,美中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点远超过分歧和差异。

  进入2012年,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太”的趋势进一步突出。“原则上,美中两国都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然而,容安澜担心,“由于不同的观点立场,以及双方的战略猜疑,有时会阻碍我们将承诺变成行动。”

  容安澜说,美中两国都明白,在战略安全方面,两国间的合作大于分歧。“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例如台湾、南海问题,两国高层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期盼,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政府能够寻求解决办法、找到共识,确保合作大于竞争。相信在很大程度上,美中能够合作来解决或管理我们共同面对的很多问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傅瑞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重要机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使得北京和华盛顿能共同探讨关乎双方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双边问题。她说,对于影响美中关系的许多安全问题,美中双方有望达成双边承诺,以维护全球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美中双边关系将继续受到众多的安全挑战的冲击,特别来自亚太地区。美中双方应该在这些问题上设置一些基本的准则,包括如何促进交流等。”

  关于一些具体议题,傅瑞珍称,美中双方应该为朝鲜准备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做准备。“另外,各方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和紧张局势不会被轻易化解,因此南海争端不会直接影响美中正常的双边关系。但是,美国仍然会主张开放南海自由航行,以及和平解决纠纷;同时美国会采取措施,以减轻美国海军和中国之间产生直接对抗的可能性。”

  傅瑞珍认为,美中合作的关键是提高互信,美中能够通过合作来减少国际以及地区争端。“两国应该抓住每一个维持和平、减少冲突的机会,并与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尽可能的合作。美中两国都应该避免陷入‘零和思维’,因为这是危险且代价高昂的。”

  中美经贸关系被过度政治化

  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年,中美经贸关系能否免受美国大选等政治因素干扰,稳定向前发展,为各界所关注。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伊肯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美中经贸关系被过度政治化表示担忧。他说,美国将国内的问题归咎于外国,在大选年是司空见惯的。今年对美中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个考验,因为对于美国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促进企业投资和增加就业、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削减联邦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等,美国国会和政府都没能拿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政客们可能转而把中国当做“替罪羊”。如果政客们的强硬表态转化成美国单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那么美中双边经贸关系肯定会受到损害。

  美国政治人物为了选举的需要“拿中国说事”,是意料之中的。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初选中,人们已经看到这种表现。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创始人和所长克莱德·普列斯多维兹对本报记者表示,相信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政治有足够的智慧,不会把美国政客在大选中的言辞太当回事。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建交以来,中美两国经贸合作迅猛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利益,绝大多数了解中美经贸关系实际情况的美国人、包括美工商界人士对此是很清楚的。但是,一些美国人看不到这一点,怀疑自由贸易的好处。政客借机操弄,将美国描绘成中国“诡诈”贸易政策的牺牲品,列举中国的数项“罪状”,包括货币操纵、倾销、补贴、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移、歧视性自主创新政策、限制稀土出口等,称这些妨碍了美国对中国投资和出口,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和创造就业。

  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成立新的贸易执法机构,矛头直指中国。奥巴马高调宣布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还通过修订国内关税法来扫清对中国和越南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法律障碍。美国政府一系列强硬姿态和举措,在伊肯森看来,是具有挑衅性的,可能把美中双方推向贸易战。伊肯森说,美中两国的企业、政府和人民必须认识到,贸易不是“零和游戏”。美中两国人民越早认识到两国经贸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以及两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紧密联系与合作,那么,美中经贸关系目前这种紧张趋势得到逆转的机会就越大。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高级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表示,在总统和议会选举年,从白宫到国会都在竭力打造公众利益捍卫者的形象,不管这种所谓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是地缘政治方面的,还是经济方面的;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想象中的。他说,在美国存在一种广泛的误解,认为美中贸易是单向的中国向美国出口廉价商品,其实不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美中之间经贸关系也快速发展。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商品来源地,同时,中国正在成为美国一个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重新评估贸易救济实施条件

  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困难和摩擦,中方强调,这是在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过程中发生的,应该在合作过程中以合作方式逐步解决。中方主张,合作比对抗好,并提出了双方加强在经贸、投资、金融和其他领域全方位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一揽子建议。

  伊肯森说,人们应该预料到,当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企业进行商业往来,而且交易越来越频繁、金额越来越大的时候,贸易纠纷也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美中经贸关系要受困于贸易摩擦和纠纷。诚然,大部分贸易、投资和商业往来并没有导致什么问题或者产生摩擦,但是,美中的正常商务往来并没有吸引媒体和好煽动民心的政客们的关注。一些媒体和政客们更喜欢将美中经贸关系描绘成充满矛盾和摩擦。他表示,阻碍美中更好地合作的因素包括,媒体和政客将美中经贸关系政治化;在美国或中国贸易保护主义与歧视性政策的重新反弹;一国或者两国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这可能加剧双方的互不信任、误解和“零和游戏”的思维。

  伊肯森表示,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已经在WTO对中国提起13项诉讼,而中国仅提出6项诉讼。美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口达110多项,而中国仅有20项此类措施针对美国。他说,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关税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前两种措施被美国滥用了。他认为,应该对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条件进行重新评估。

  伊肯森建议,美国政府立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在反倾销调查中给予中国公平对待。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美国必须在2016年12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其等到那时候,不如现在就采取行动。他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企业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相反会减少因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给中美两国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可能换取中国政府在攸关美方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政策调整,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更大的政策透明度,以及修订或放弃引发争议的自主创新政策,等等。

  双方需要坦率、务实的对话

  普列斯多维兹指出,美中双方有极大的合作空间。他认为,影响双方合作的最主要障碍是美国和中国在经济指导思想方面的差异。美国倾向于采取自由市场主义,而中国倾向于追求一种政府扮演更大角色的战略性产业发展。两国必须找到方式来协调这种差异。他说,为了减少贸易摩擦,美国应该停止谈论所谓的“非公平”贸易做法。我们需要有一个坦率、务实的对话。美方应该明白地告诉中国,美国并不反对中国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但是,当这些政策对美国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时候,美国政府将不得不采取一些反制措施。美中两国必须采取一些务实行动,确保双方都能减少因市场扭曲和非对称市场开发给双方经贸带来的困难和摩擦。

  当今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世界经济版图正处于大调整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美国和中国经济合作不但有利于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更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携手共进,美中合作将为双方经济发展和全球人民福祉带来巨大的机会。”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穆塔·肯特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表示,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在过去30年取得了重大进展,而这些成绩主要归功于政府、商业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互相理解与合作。对于未来的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化和分歧的化解,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旨在于构建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共赢关系将建立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体系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往往会给两国的经济关系带来各种摩擦和矛盾。尽管双方在经贸领域目前还存在少数分歧,但中美两国在经济利益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在重大国际经济问题上也没有完全对立的基本立场。例如,两国都倡导以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主导资源配置,提倡自由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尽管美中之间的贸易失衡仍然存在,但中国对外收支经常性项目的总顺差和美国经常性项目的总逆差在过去几年已经大幅度减少,目前分别为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处于正常区间。这本身也证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美中之间的双边贸易失衡并不是中美两国能决定的,更不是单方面所能决定的。”洪平凡说。

  (责任编辑:王惠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