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基建合作资金紧缺 金融实力成“硬指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16:43 来源: 21世纪网

于盟 2012-05-03 16:43:11  

  核心提示:到2017年,来自亚洲、东欧、中东、拉美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基建需求将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

  21世纪网 记者从第三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了解到,加强金融与基建的合作将成为未来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方向。

  中国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陈健日前在该论坛开幕式发言时提出,在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领域,要突出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创造符合各方共同需求的合作方式和金融产品。

  陈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能成为拉动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引擎,但“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具有资金需求大、投资风险高、时间周期长的特点,要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架构,将投资商、承包商与金融机构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金融在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国际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预计,到2017年,来自亚洲、东欧、中东、拉美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基建需求将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

  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府眼中,金融危机凸显出金融实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南非公共企业部官员Jacky Molisane告诉21世纪网,现在南非政府在招标过程中,不仅考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金融实力完成计划书。

  在世行、国际金融公司IFC资金供给困难的情况下,Molisane表示,南非政府非常看好具有金融实力的中国公司投资其能源和交通项目。

  瑞士巴塞尔全球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安德烈·施耐德认为,要提升金融实力,仅依赖政府投资并不足够。“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率约为6%-8%,周期为20-40年,这无法吸引到商业银行,想要实现投资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非发展基金在进行一些股权投资的尝试,但比例还非常小。”

  据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会长刁春和介绍,目前我国对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主要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贷款。

  “而未来,融资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在接受21世纪网专访时建议。

  资产证券化指基础设施开发等资金需求方(即不动产开发者),直接通过证券(资本市场)从资金供给者(即投资者)手中筹集不动产开发资金的融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承包者可以与受托机构共同拟定资产信托计划,并购买受益债券。

  研究表明,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资产证券化能够使政府能够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从而用有限的资金来建设更多的项目。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高级官员孙珏指出,资产证券化的这一优势正符合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有基础设施建设胃口大但却缺乏资金的情况。

  “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已经和作为发起人的政府进行了破产隔离,因此发行的债券往往能够获得很高的信用评级从而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

  但罗兰贝格管理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王宇提醒,当政府通过资产证券化把项目的风险彻底转移出去,风险最终将由投资者来承担。“企业在进行这一尝试之前,一定要彻底了解项目风险和所在国的法律体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