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揭秘银行N宗罪 管理混乱漏洞百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16:54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今年“两会”关于银行暴利、乱收费、信用卡盗刷等问题成为热点。央视2012年的“3·15”晚会曝光了部分银行员工兜售客户的个人信息,致使犯罪分子将客户的钱盗走。一时间,银行成了众矢之的。

  说起银行的N宗罪,依稀还记得半个月前看过的一则笑话——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指着冰箱说:“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很听话,很快把肉拿了过来。之后,银行家说:“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这则名为《“油水”的解释》的笑话,以冷幽默的方式提出了银行获利背后的故事,生动且引人深思。

  文/本刊记者 李颖

  银行理财乱象丛生

  银行理财乱象丛生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着实火了一把。201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该何去何从?根据本刊接到的投诉数据显示,春节过后,理财产品风波不断,有多名消费者投诉银行违规推介理财产品导致亏损。此外,也有多款银行理财产品被曝大幅度亏损。市场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高达8.4万亿元,这一部分的预期收益可能不乐观。

  造成理财产品亏损虽然有市场原因,但很多投资者却亏损得不明不白,有的投资者甚至连自己买的是什么都不知银行N宗罪NewsInvestigation新闻调查道,更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对此,银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销售人员忽略风险提示。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理财经理往往忽略了给投资者提示风险,而单纯强调潜在收益。很多投资者是6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高风险的产品根本不适合他们;二是产品条款暗藏收益陷阱。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说明很多投资者根本看不懂,只知道收益很高,却不知道这类产品只有达到银行设定的条件,才会取得高收益,而产品一旦亏损,投资者将损失惨重;三是信息披露不透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的具体种类及比例区间常常比较笼统,也就导致资金投向无法让普通投资者所知。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透明很容易造成银行变相吸储,或者造成不断的“发新还旧”,即使是银行也将陷入“庞氏骗局”(即俗话说的“空手套白狼”)而无法自拔。

  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存在问题,由于当前的通胀压力,消费者不能因噎废食,购买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以下4点:

  1.看自身风险能力。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首先要了解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要以为追求高收益产品,毕竟年收益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产品,伴随的风险也很高,很可能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比如规定收益类产品可以保本保息,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对金融市场不太了解的人;浮动收益类产品收益相对较高,但风险也大,适合对金融市场比较了解,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人。

  2.看资金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通常不能提前赎回,所以面对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要考虑自己这笔钱的闲置期有多久。通常市场处于加息通道时,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比较合适;如果市场处于降息通道时,则购买中长期产品比较有利。

  3.看清收益关键字。在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后,投资者要认清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是银行认为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千万别把预期收益当成实际收益。有的银行为了让产品吸引人,会写上产品投资期内的预期总收益。比如写一个两年期的产品收益率为8%,那么年收益率就是4%。所以购买时,投资者要多留意预期收益和年收益率这些关键字。

  4.多加比较再购买。面对不同期限的同类产品时,到期收益肯定不同。投资者可以把每款产品的年收益率计算出来,进行比较后再做决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